中华大地,河流奔腾,山川秀美,为更好的展示祖国的大好河山,体现各地生态文明建设,做好大江大河流域治理,日前绍兴、淮北、株洲等20个城市联合发起“这里是我们的江河”网络文明传播活动。活动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参与,大家纷纷用相机记录家乡江河的面貌变化,从而唤醒大家对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中国文明网 )
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建设“美丽中国”,不分天南地北。实践证明,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中,树立协同思维、协同理念至关重要。因为,空气、水等影响环境的因素本身就具有流动性,如果在治理上搞画地为牢的话,无疑是刻舟求剑,势必很难取得明显效果。尤其是在流水汹涌的大江、大河的保护和治理上,地区之间树立协同治理的理念更是很有必要。这点,已在各界形成了共识。
笔者要说的是,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实践中的协同固然重要,但与之相辅相成,协助其推进的“网上协同”也必不可少。尤其是在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严重,环境治理任务日趋加重的情况下,亟需通过大力呼吁,来凝聚人们的共识、唤起人们的自觉,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增砖加瓦。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则为传达保护环境的声音提供了便利。此次20个城市联合发起“这里是我们的江河”网络文明传播活动,正是借助“互联网+”协同传递理性思维、理性声音的有益实践。
网上协同开展爱河护河,看似只是嘴上功夫、刀笔文章,没有多大作用,但事实并非如此。
“网上协同”有助于凝聚最广泛的爱河护河共识。网络传播信息具有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点,通过网络传递生态环境保护声音、呼吁倡导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动,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凝聚最广泛的共识,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据悉,截至9月2日,“这里是我们的江河”微话题的阅读量达到28万人次,1600多人参与微话题讨论,博文百余篇。这足见,理性声音传递效果非凡。
“网上协同”有助于明确爱河护河的重点。“网上协同”发声,能够让人们对各地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情况有一个清晰了解,尤其是在跨越多区域河流的治理上,通过各地的声音可以及时了解到哪些些河段已经取得治理成效、哪些河段行动迟缓等,从而有助于找到河流治理的重点和薄弱环节。
“网上协同”有助于各地爱河护河经验相互借鉴。网络把各地的人们聚集到一起,网络缩短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在爱河护河的声音中,也包含着一些爱河护河的好经验、好做法,这些连同其它爱河护河的声音一道传递到各地。而对于一些正致力于河流保护治理的地方来说,无疑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借鉴。
水是生命之源,河流是人类共同的母亲。在保护河流上,我们必须要倾尽全力。在“互联网+”成为社会“标配”的大背景下,我们更应借助互联网线上线下共同的力量来实现对河流的呵护。20个城市联合发起的“这里是我们的江河”网络文明传播活动,只是“网上协同”爱河护河的源起,我们期待,各地在治理和保护河流上有更多的“网上协同”!(岳鹤宁)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