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234”模式推进农村幸福院建设
近日,走进漳平市桂林街道瑞都村幸福院,一片欢声笑语吸引了笔者。几个大爷围在一起下棋打牌,奶奶们晒着太阳有说有笑地聊着天,院内不时传来阵阵笑声,管理人员正忙碌着为老人们添茶水,让人感受到幸福院里温馨与祥和。近年来,漳平市桂林街道按照“资源整合、设施齐全、自愿互助、管理规范”原则,通过改造闲置的瑞都小学,建设农村幸福院,使养老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2”。即秉承两个原则。按照“因地制宜”及“尊重民意”的原则,充分利用村现有的闲置房屋,结合使用实际,采取简便实用的方式进行工程建设;尊重民意,建设规模和形式体现当地风俗,符合老年人要求。
二是“3”。即整合三方资源。将村级活动场所、卫生局配置的村级卫生室、文体广电局配置的农家书屋统一在一个大院,在为全村人服务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把幸福院建成老年俱乐部。
三是“4”即服务四类人群。把五保户、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及儿童等四类人群都纳入服务范围,以自我保障、互帮互助为宗旨,为他们送去最贴心、最温暖的各种服务,真正解决他们的休闲活动和生活问题。
据悉,桂林街道瑞都幸福院面积达500多平方米,休息床位10余张,共投入资金36余万元,内设施功能齐全,可服务互助全村60周岁以上老人126位,基本满足了瑞都村留守、独居老人的互助养老问题,今后,漳平市桂林街道还将积极探索新型农村社会化养老模式,逐步实现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目标。(漳平市委文明办供稿)
责任编辑:金婷 |
相关新闻
- 2010-04-15驻村干部:绘就幸福农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