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儿有花千万朵不芬芳”
——访前台湾义勇队少年团团员张秀卿
东南网9月2日报道 福建日报记者 陈梦婕
“10岁是这样子的,就这么点点高。”张秀卿老人比划着书桌的高度对记者说,1941年,她与哥哥加入了台湾义勇队少年团,队伍从福州往浙江开去,日本人的飞机一路丢炸弹,眼看着人被炸死,“我们都是小孩,怕死了”。
70多年过去了,张秀卿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刚到少年团的时候,小队长王正南让她摆几个姿势,发现她有跳舞的天赋,就叫老师教她舞蹈,让张秀卿与老团员们一起到浙江金华去演出,给坚守在抗战一线的将士们加油打气。台湾少年团成立伊始只有6名团员,张秀卿1941年加入时,少年团已有60余人。少年团到前线演出最多的是歌舞类的节目,比如《黄河谣》《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台湾少年团团歌》等。唱歌、跳舞、话剧……几乎什么都有。
除了在各地演出,团员们还到田里劳动、制作草鞋。当时物资极度匮乏,正在长身体的孩子们一天只吃两顿,主食是几乎看不到米粒的稀饭。虽然条件艰苦,但张秀卿觉得,在少年团的5年时光是苦难童年里最美的好记忆,兄弟姐妹们天天在一起,就跟一家人一样温暖。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少年团的孩子们终于可以回家了。9月,他们从厦门搭船返回台湾。一到台湾,家里的床都还没睡热,少年团就又开始四处演出了。张秀卿回忆,当时台湾各地纷纷举行庆祝抗战胜利大会,许多台湾的老百姓看到他们的演出都竖起大拇指说:“哎呀,这么小就参加抗日宣传,很不简单呐!”1945年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公会堂举行。张秀卿至今都忘不了,当唱到《大刀进行曲》中的“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时,台上台下所有人都伸长胳膊做大刀状,齐刷刷地向下劈去。
临别前,张秀卿拿出一张《台湾少年团团歌》歌谱,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台湾是我们的家乡,那儿有人五百万不自由;台湾是我们的家乡,那儿有花千万朵不芬芳……要团结千百万的儿童,要收回我们的家乡。”
抗日战争中,福建籍华侨筹募了大量捐款和医药等物资寄回国内,他们为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华民族的危亡时刻,数百万的海外闽籍侨胞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空前的爱国热情同祖国人民一道共赴国难。
![]() |
![]() |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5-09-02鲤城区委书记带队开展抗战老干部及遗属慰问活动
- 2015-09-02三明市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书法作品展
- 2015-09-02大田公布首批抗战纪念设施及遗址名录 共21处
- 2015-09-02抗战老兵盛玉祥:孤身一人甩掉十多名日军还开枪击中一个
- 2015-09-02“收我山河”题刻铭记抗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