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活动为生态文明建设添彩。沙县积极开展生态文化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8届小吃文化节。沙县小吃走进台湾,以食为媒,架起了海峡两岸沟通与交流的平台。省级风景名胜区沙县淘金山自古佛教文化浓厚,全国最大的石雕卧佛——定光卧佛、千古名刹定光禅院、惭愧祖师潘了拳悟道之地佛光洞、我省最大的释迦牟尼真身灵骨舍利塔均在淘金山中。如今,四方游客在赏虬城美景、品小吃美食的同时,还可以到淘金山拜舍利、观放生、诵经礼忏等,领略不一样的朝圣之旅。
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为生态文明建设增添文化底蕴。在沙县,宋代宰相李纲谪居的兴国寺、宋代理学代表罗从彦纪念馆、唐代开县始祖邓光布祠堂、东南沿海最大的城隍庙、清代的古民居孝子坊、水美古堡、古戏台等文化古迹保存良好,彰显着古建筑与沙县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此外,《沙县小吃制作工艺》《沙县肩膀戏》《定光佛信俗》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迎龙迎烛桥》《迎春牛》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人文素质激活文化生态。沙县还定期组织开展6·5环境日宣传活动、“沙县十佳青年”“最美环保人”评选等活动,进一步提高群众的综合素质,激发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与此同时,“沙县精神”也为生态文明建设鼓劲。沙县积极整合多元文化元素,加快实现文化与经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互相融合,打造特色鲜明的多元文化生态,以“实说实干,敢拼敢上”的沙县精神,以勇破勇立的拼搏创新精神、自信自强的艰苦创业精神、竞风竞节的争先创优精神,不断提升沙县特色文化感召力。营造宜居的社会生态
生态人居是生态建设的着力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沙县加快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倾心打造一个靓山秀水碧天环绕的宜居生态城市,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作为一个山区县,保障森林覆盖率,做靓山文章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首要任务。沙县着眼实际,把造林绿化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重点实施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等“四绿”工程,加大“青山挂白”、矿山植被恢复、水土流失治理力度,使沙县形成“以群山绿色为屏、乡村绿色为点、道路绿色为线、城区绿色为面”的全方位绿化格局,勾勒出一幅“林在城中”和“城在林中”的绿色美景。
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情舒畅,幸福指数增加。沙县建立全县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定期发布空气质量周报,鼓励企业利用余热发电,在工业园区引进天然气管道项目,积极引导入园企业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严禁审批燃煤锅炉或以煤为燃料的生产项目,为市民送上新鲜自然的好空气。
青山碧天还需秀水映衬。沙县巧借全县狠抓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把新农村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饮用水源保护、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等环保举措有机结合。
拿污水处理整治来说,7月8日,沙县大洛镇、高砂镇、南阳乡、郑湖乡的集镇污水处理项目正式投入运行,日处理生活污水1100多吨。至此,沙县12个乡镇(街道)均设有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了集镇污水处理全覆盖。如今沙县污水处理厂日可处理污水3万吨,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一级B排放标准;青州、夏茂等10个乡镇的污水处理厂也已经投入使用,保障了村民安全用水、放心用水的需求。
不止如此,在建制村,通过建生活污水处理站、检查井,安装一体式化粪池,减少农村污水排放。
目前,全县共建成生活污水处理站54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基本实现全覆盖。眼下,在“户保洁、村收集、乡转运”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级管理长效机制的运行下,沙县10个乡镇建成垃圾收运系统,实现垃圾集中统一处理。从城区到农村,卫生清扫、垃圾清运等卫生保洁都已实现常态化,夏茂镇俞邦村、南霞霞村、青州澄江楼等一大批生态乡镇、生态村正在脱颖而出。(沙县文明办供稿)
责任编辑:卓志沐 |
- 2015-07-03沙县举办“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故事比赛活动
- 2015-06-30沙县虬江第二中心小学
- 2015-06-23沙县打造“一乡一品一特色”公共文化活动
- 2015-06-17沙县“五共”创建秀美文明村镇
- 2015-03-30“全国文明乡镇”沙县夏茂镇:生态镇劲吹文明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