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来稿选登> 漳州> 东山县 > 正文
原创评论:在端午中重拾传统文化
http://wmf.fjsen.com 2015-06-23 17:43:35 来源:文明风    我来说两句

又到粽叶飘香时,“吃粽子”似乎成为大家对端午节的唯一记忆。然而,端午节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吃粽子,而因借此传统节日,慎终追远、遥祭先人,在传承爱国情怀中重拾中国的传统文化。

端午节又称为五月节、龙舟节、屈原日、女儿节等。端午节起源说法众多,有纪念伍子胥说、纪念孝女曹娥说、龙的节日说等等,其中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广。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主张选贤举能,却遭排挤流放他乡,眼看祖国危亡,却报国无门,便抱石投汨罗江,用生命捍卫自己的爱国情怀。百姓为之动容,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因捞不到屈原的真身,所以大家将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中,让鱼龙虾蟹吃饱才不会再吃屈大夫的身体。后来,大家想出用叶片和五彩丝包裹饭团,逐渐发展成为粽子。于是,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便有了吃粽子、划龙舟、点雄黄酒、插艾叶、挂钟馗像、女儿回娘家等习俗。由此可见端午节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华夏儿女抒发爱国情怀的载体。

自从国务院发文,将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列为法定假日,将这种爱国情怀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范,足以说明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势在必行。俨然,端午节已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符号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

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他认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是在世界历史长河中唯一没有干涸、没有断流的文明。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也只有中国依然生生不息,其根本原因正因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经久不衰,从“仁、义、礼、智、信”到“忠、孝、悌、勇、让”,从诸子百家到琴棋书画,再到中医、武术,无不闪耀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这也是我们民族精气神之所在,人不能忘本。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润泽一个民族,福祉一个国家,乃至可以造福整个人类。只有将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提上议程,才能进一步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树立大国风范。

因此,每一位炎黄子孙都有义务和责任助推中华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首先,观念上重视传统。树立“尊重传统文化=爱国”的理念。不要只是喊出“爱国”的口号,却不知如何落到实处。在过我们自己的节日时,配上一些相关联的爱国小故事为“辅料”,不仅可以加深大家对节日本身的理解,而且可以让中华民族历史上涌现出的仁人志士激励我们继续保持优良传统,树立对祖国的坚定信念。将“我们的节日”真正过得有中国特色和传统韵味,而不是一味地崇洋媚外,过“洋节”。

其次,行动上再读经典。将《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进一步在学校推广,让学生重读经典。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认为,“文化和文明是需要代代相传的,前辈不说,后辈就不会了解,如果连前辈都稀里糊涂,再谈传承和发展就成了一种奢求。”

再次,形式上,要兼容并蓄。“独学而无友,孤陋则寡闻。”我们要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心态,走出国门,向别国学习,取长补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达到“中国的就是世界的”博爱情怀。同时还要鼓励多种形式宣传传统文化,可以充分发挥社区志愿者的力量,在传统佳节到来之际,带上节日的祝福和心愿,一同进社区看望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失独老人、留守儿童,为他们送上节日的慰问,让他们能感受到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将传统文化赋予时代感,注入新内涵。

只有在传统节日中重拾传统文化,才能延续中华文化的根脉,共圆中国梦。(东山文明办 评论员 罗敏)

责任编辑:卓志沐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5-06-23石狮市开展2015年“我们的节日·端午”活动综述
  • 2015-06-23久久爱心队伍“扩编” 送素食进养老院共度端午节
  • 2015-06-23延平区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系列活动
  • 2015-06-23我们的节日·端午
  • 2015-06-23福州三坊七巷:年轻人身着汉服还原端午老习俗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