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幕拉开前,家丁丑角还抓紧提炼剧情。
2
没落:个人承包 高甲戏风光不再
这样的辉煌一直持续到2000年。当年4月,在相关部门的决定下,尝试对剧团进行改革,实行个人承包。
“当时也是响应上级部门的号召,对国有剧团进行改革。”王连福告诉记者,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但事实证明,将国有剧团承包给社会人员的改革是失败的。
剧团实行个人承包后,由于只看重经济效益,不再注重原创剧目,只是单纯地迎合市场。这让张芳颂为首的一批老艺术家心灰意冷。此后,一批优秀的老演员纷纷出走,有的改投其他民间剧团,有的干脆转行。
没了优秀演员,没了观众喜闻乐见的剧目,南安市高甲戏剧团名存实亡。作为高甲戏的发祥地,在南安从来都不缺高甲戏表演的剧团,但大多是民营小剧团,与国办剧团相比,不仅规模上有差距,在剧目的原创力与演出水准上更是有着天壤之别。唯一的国办剧团被承包后,南安高甲戏十多年来再没出现在各大文艺汇演的舞台上,可以说完全淡出了文艺界。
由于演出质量和场次都缩水了,这也让剧团原有的一批热心观众流失不少。2008年,个人承包虽然终止,但南安高甲戏依旧沉寂。真正让南安有关部门再次下决心改革剧团的是,这段时期,南安“戏曲之乡”的“帽子”被摘掉了。
为让南安高甲戏重现活力,2012年下半年开始,经过反复论证和研究,南安市决定对高甲戏剧团进行企业化改制—成立公司,让演员来当股东,增强他们创作和演出的积极性。给演员设置保底收入,解决后顾之忧,并划拨专项资金解决历史遗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