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她与时任城关派出所警员的丈夫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从此,无论怎么搬迁,都将公婆"绑定"在身边。丈夫工作繁忙,几乎不着家,善解人意的阿珍从无怨言,默默担起操持整个家的担子。对老人,她也从不嫌弃。"丈夫顾不上家,自己就是老人心中的依靠,把老人照顾好是天经地义的事。"她细心照料着老人的饮食起居,无论老人有什么需求,阿珍总是顺着老人心意去做。一起生活几十年,双方从没发生过一次口角。通情达理的她认为,老人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做小辈的只能体谅,不能计较。
阿珍的公公自上了60岁以后,身体每况愈下,三天两头跑医院,特别是患上心脏病和哮喘之后,一到冬天就特别难捱,常常半夜发病要送医院急救,惊险万分。为了方便老人突发险症时能第一时间通知自己,阿珍在老人床头专门装了个按铃,直通自己卧室,且手机常年24小时开机,只要铃声一响,她立马条件反射式地冲到公公房间。"幸好有阿珍,不然,都死了好几回了!"说起阿珍,公公满怀感激。1995年一个极冷的冬夜9点多,阿珍看见公公靠在床头,脸胀得通红,气喘不上来,便要带老人去医院。因下午儿媳才带自己看过医生,老人执意说不要紧。但"久经战场"的游史珍意识到危险,坚持要送,并冲下楼打车。没想到天气太过寒冷,十几分钟过去了,一辆三轮车的影子都见不着。情急下,阿珍给丈夫的老同事打了求助电话,请其将老人背下楼,他们骑着摩托车,阿珍自己则骑上单车就往医院冲。寒风刺骨,阿珍手脚很快冻僵麻木,一路哆嗦着骑到了医院。等办好了住院手续后,老人已无法行走,安顿下来后,更是糟得几乎只剩出的气。医生告知若挂针无效,必须割喉急救,阿珍一颗心更是提到了嗓子眼。幸喜半个小时过后,老人状态有所缓解,阿珍才放下心来。因为爱人在乡下上班,她没给他打电话,以免他担心;为怕公公出状况,她一个人整晚寸步不离地守在病床前,眼皮都不敢合一下。天亮了,公公彻底脱离危险了,阿珍才发现,自己的手脚都瘫软无力,更长起厚厚的冻疮来。此后的每一天,阿珍都要坚持白天工作,中午晚上赶回家做饭送餐,并跟赶回来的老公轮流陪夜。因老人不能动弹,阿珍像女儿一样近身照顾,喂饭擦身甚至端屎接尿,无微不至。因不熟悉父亲的病情,丈夫还常会拉她作伴,以致于公公住院十多天下来,阿珍人暴瘦近十斤,憔悴不堪。
这样的经历对阿珍来说是常事。20多年来,公公平均一年要住三四次院,5年前更是长住进了医院,期间病危通知书都发过五六次,尽管每次都能化险为夷,但其中的辛劳可想而知。久病在床,一般子女都很难坚持做到尽心尽力,但孝顺的阿珍却从没有过一句怨言,她不仅忙前跑后,还四处寻找民间偏方,并每天收看《健康之路》节目,学习各种保健操教老人做;同时,省吃俭用买来名贵燕窝、鱼翅,不时炖给老人喝。"一开始我们都以为小游是病人的女儿,老人办住院,她从头陪到尾,照顾得又那么细致入微,对老人的病情也只有她能对答如流。有这样的儿媳,老廖真是上辈子积了大德了!"每次住院,医生和病友都总会有这样的感慨。"我们家全靠这个儿媳妇,真是好得没话说!我们真是前世修了福啊!"阿珍的公婆对她更是满意得逢人就夸。
在家里,阿珍是出了名的好媳妇;在单位,她也是女同事心目中的知心姐姐。她心灵手巧,烹饪、针织、刺绣,样样精通,受到姐妹们的追捧;她耐心细致,工作无可挑剔,得到领导同事的高度肯定。但凡谁心里有个不痛快了,都喜欢找她倾诉,或向她"讨教"与公婆的相处之道。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5-03-04"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2月"好人榜"结果
- 2015-03-04"好老板"翁希明荣登"好人365"封面人物 福建全媒体融合报道
- 2015-02-28我省表彰2014年度“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优秀集体和个人 我省表彰2014年精神文明建设信息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
- 2015-02-27上杭县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