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3月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永珍)近日,一场公众咨询会在厦门思明区滨海街道曾厝垵社区火热进行。居民们不仅积极为社区改造建言献策,还与专业人士热烈探讨城市规划。
在公共议事理事会、文创村业主协会等自治组织的带领下,曾厝垵社区已搭建起一个便于居民与商家良性沟通、有效自我管理的平台。共治共享、转型发展的新模式,令这个昔日脏乱的城中村蜕变为“中国最文艺渔村”。
曾厝垵,只是“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改革百花丛中的一朵。而今,这个以发动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种组织、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共治共享的发展新路,正成为社会治理的创新样本,走向全国。
政府买服务,社会更和谐
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必须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新型社会治理体制下,政府难以扮演“全能”角色,唯有放管结合,激发社会和市场活力。
去年,我省正式启动政府购买服务试点,在社会救助、职业技能培训、学前教育、公共体育服务等与改善民生密切相关的领域开展17项业务的政府购买服务试点。
长期以来,民间纠纷都得找警察或法院当判官。可“清官难断家务事”,大量的民间纠纷不但牵扯住大量警力和司法资源,而且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侧重于用法律来解决纠纷,带有明显强制性,结果有时会出现当事人口服心不服,留下隐患。政府购买服务,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路径。去年,泉州泉港区政府购买服务,成立道路交通事故法律援助站,成功调解量占全区交通事故纠纷调解总量的90%以上。
随着政府购买服务在全省加快推广,越来越多关乎公平正义、民生实践、社会服务的领域,通过市场机制激发社会参与合作,有效发挥了社会力量在改善社会治理方面的作用,既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社会需求,又使政府从包揽一切的财政和事务重负中解脱出来。
信用惩戒,倒逼企业整改
简政放权,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准入放开,公共服务向社会力量购买。如何放而不乱?建立“黑名单”制度,成为谋求市场监管创新、探索社会共治的一项重要举措。
作为全国安全生产领域综合改革试点省份之一,我省建立企业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制度和安全生产诚信“黑名单”制度,及时将信息通报银行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在媒体上曝光,并在融资信贷、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方面进行信用惩戒,倒逼企业整改。
“舌尖上的安全”牵动人心,安全监管机制如何改革?我省健全完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社会共治、信用监管和全程追溯机制,一方面构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一方面建立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黑名单”制度,对严重违法失信主体加大曝光力度,实行市场禁入。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经验得到中央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一上黑名单,“老赖”就紧张。省法院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与银行、公安、国土、住建、工商等单位实现网络对接,实现对被执行人财产信息、个人信息的网上查询、预警和控制。去年1月至10月,共将10.5万名失信被执行人列入“黑名单”上网公布,占全国法院公布名单总数的20%。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去年10月,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试运行,一期已建成信用福建网站和信用信息交换系统、省法人信用信息系统、应用支撑系统。截至去年底,已实现省直38个成员单位的行业信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并汇集198类法人信用信息,涵盖61.7万家企业、1825个社会组织,共有基本信息271万条、良好信息7434条、提示信息459条、警示信息35127条。
“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如在航空、铁路等机构对各级法院公布的失信被执行人进行限制乘坐飞机、软卧等高消费和其他信用惩戒。失信企业和“老赖”们批不到地了、贷不到款了,无法高消费了。“黑名单”制度集政府监管、社会监督于一体,形成社会共治局面,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从“管大家”到“大家管”,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正从民众反映问题最多、政府管理最为棘手、社会矛盾最为复杂的领域入手,在创新中突围,在共治中拓展,在法治下前行。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11-20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社会治理创新厦门范本走向全国
- 2014-10-14以奖代补古厝“再生” 思明探索社会治理曾厝垵模式
- 2014-08-29泉港创新社会治理方式 多管齐下撑起“平安伞”
- 2014-08-06厦门探索创新社会治理新路子 让居民成为社区治理主力
- 2014-07-21厦门“美丽厦门”理念社会治理 共同缔造获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