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治理新路子,让居民成为社区治理主力,居委会提供服务
微自治,我的家园我做主
东南网8月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潘园园 吴在平)每到傍晚,走进厦门海沧区新阳街道兴旺社区中心广场,但见居民或在凉亭围坐聊天,或在广场漫步起舞……“你肯定想不到,今天这个漂亮的广场,过去却是个垃圾成堆的臭水池。”近日,居民小李说。
去年8月,厦门市把兴旺社区列入基层治理创新试点。为把水池改造成居民活动广场,兴旺社区听取居民意见2600多人次,收集汇总意见建议280多条,最后形成了改造方案。在施工过程中,林惠梅等12名居民主动到场帮忙清理垃圾,庄永刚等20名居民和辖区企业为项目捐资近万元。一个月后,臭水池被改造成广场。
这是海沧区探索社区居民“微自治”的一个事例。“微自治,就是让每一名居民成为治理社区的主力,从微小的、大家关心的事情着手,让居民真正自治,我们提供服务。”社区居委会主任许敏芳介绍。
为建立社区自治长效机制,兴旺社区成立了全省首个居民自治“孵化器”——包括民声倾听室、民情调查队、民智议事厅、民心服务站在内的“四民”家园,居民自己事自己议,和居委会一起共建、共管自己的家园。同时,社企理事会、业委会、俱乐部、义工队等各类微组织也不断涌现。
许敏芳告诉记者,居委会从“独唱”变成“领唱”后,居民从挑毛病到出主意,再到行动起来:有种养经验的居民要求认养花树,爱打篮球的青年自发管好球场,文化巷、圆梦廊等1728个设施有了“主人”。现在,社区邻里关系更热络了,大家见面问声好,有事互相帮助。
如今,在厦门,越来越多社区走上多元参与的自治之路:在金安社区,目前登记的社区志愿者有1286人,为居民提供帮扶、咨询、办证、就业等服务,同时建立厦门首家“邻里互助中心”;兴隆社区推出了手机APP,居民只要通过二维码扫描加入平台,成为会员,就可以随时随地了解社区活动动态,参与互动交流,为社区治理出谋划策……
省民政厅有关负责人说,传统的社区自治,居民苦于参与没渠道、没机会,而在微自治过程中,居委会由社区自治的“包办人”转变为社区自治的服务者,为居民参与提供了空间。微组织的发展,更为激活居民自治热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微自治的成功路径,值得在全省推广。”
“居民微自治改变了凡事靠政府的传统习惯,更提高了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福建的社区治理经验对于全国具有引领意义。”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司长蒋昆生说。
记者点评>>>
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把社区治理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明确要求“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但居民自治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仍有人心存疑虑:如今都市人越来越忙,相邻多年不相识的状况比比皆是,他们会有热情来参与自治吗?
不能否认,居民参加社区治理和服务的意愿较低是客观存在的,可这并不意味着人们不愿意参与自治。激活社区自治,关键在于加强引导,政府“领唱”,居委会当“领头雁”。如果政府把大量行政事务转移到社区,居委会忙于应付上面布置的任务,根本没有精力和兴趣去发动群众,自治自然就成了空话。因此,当务之急在于对居委会“放权”“减负”,赋予居委会自治能量,把社会治理的部分权利让给社会,让社会组织和居民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主角。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8-05和谐邻里节社区大讲堂走进厦门思明区梧村社区
- 2014-08-05厦门思明区城市义工:关爱残疾人,服务进社区
- 2014-08-05陈金容:社区里不拿工资的干部
- 2014-07-30鲤城:临江街道聚宝社区开展关爱老年人活动
- 2014-07-29莆田秀屿坝津社区昨日挂牌 成全市首家农村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