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75岁老汉爬着也要撑起人生 与盲妻把孩子养育成人
自食其力练就一技之长
命运的捉弄激发了华烧的生存意志,家传的竹编及木偶行当,成了他活下去的救命草。小时候见惯了父母削批竹篾、编织火烘,腿伤能够下地后,他咬牙专攻这一手艺活,挪动不便,就把工具材料收齐了拢在身边,一做就是大半天;左臂力量弱,竹篾的毛刺常把他的手割得鲜血淋漓、一到冬天手掌皲裂,痛不欲生,他一边淌着眼泪一边不停手。比常人多上百倍的付出,使得篾条在他手上有了灵气。他能编几十种竹器,小如捞饭的泉滤、大如筛滤秕谷的风鼓机,都做得得心应手。他做的竹器质量牢靠,样式精巧,渐渐在龙门滩一带有了名气。靠这门手艺,他不仅能填饱肚子,还略有盈余。于是有热心人帮他和临乡双目失明的姑娘梁冬来牵线,两位苦命人就此走到了一起。
华烧有一个信念:“一株草一点露,只要有一门手艺在身,相信天无绝人之路。”合作社欠缺竹器能手,他应邀去当“头手师傅”,边干活边带学徒,这期间女儿、儿子相继出世,那啼哭声给了华烧新的希望和动力,他十天半月做完一批竹器,就买回一袋粮食,让村邻帮忙扛回来,他在后面爬行半天回家探望妻儿老小。十里八乡的人家要添置竹器,都会登门请他过去帮工。按村民的说法,烧哥“目头巧”,一个人揽下的活可以顶好几个。
工余,华烧还有自己的娱乐,就是加入掌中木偶班。邻居彭添福年轻时常见烧哥在戏班帮忙,他说烧哥不仅鼓点敲得威风八面,记忆力还出奇的好,仅读过几年小学的他,能够背下《穆桂英挂帅》《空城计》等30多出木偶剧的戏文,剧中主角常由他操控及配音,因此他也成了班主“鼓头”。几十年下来,他参与了上千场的演出,德化各村落乃至永春湖洋等地均留下了他的身影。对华烧来说,演出不仅意味着能增添收入,更重要的是这成了他苦难人生的一种慰藉,所以他往往情不自禁地融入角色中,表演也更传神更能打动观众。
![]() |
![]() |
责任编辑:金婷 |
相关新闻
- 2014-02-28家长的4种养育风格会决定孩子的能力
- 2013-09-25“拼养”孩子乐无穷 分担养育压力共享教育资源
- 2013-07-30常思养育之恩 常存反哺之念
- 2013-07-29[微评公益广告]祖国母亲无私养育了中华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