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1月16日讯(通讯员 陈佳颖)孔子作为对孝道思想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他的孝道观自建立起就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情感、思维方式以及中国社会的进程。直至今日,孔子孝道观仍具现代意义。传承孔子的孝道思想,不仅是对历史的借鉴更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奠基。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中国人的传统思想观念中,孝观念根深蒂固,它不仅是自然感情的流露,而且被提升为重要的伦理原则。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源于儒家孝道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而孔子思想又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他所提出对孝的认识与感悟,是无法逾越的。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有别?”此者道出了在孝的意义上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也提出了“孝”不在于养,更在于敬。这也区分了有些现代人所谓“孝”与古人所理解的“孝”之间的区别。如今社会上出现的“空巢老人”等现象不正是对现在的“孝”观的最真实的讽刺吗?这些难道不需要对孔子所提出的孝道进行对比反思吗?
《论语》中提到,孝不仅是生育,仍是死葬,不仅是对生前的尊敬,更是对死后亡灵的尊敬,慎终追远。这正是在敬的基础上对孝的进一步提升,也是孝的完结。若如今人们能够做到这一点,那才是文明时代真正的滥觞,又何可言“路漫漫其修远兮”。自然,真的探索出孝道的精髓,又是一条“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路,但在孔学之孝道的引导下,若孝悌之义传遍,这条路是否能够平坦笔直些呢?也正是由于对此的思考,才让孔子的孝道更具现代意义。
至于对孝的具体做法,孔子也给出了独到的见解。在孟懿子问孝时,子曰:“无违”,即不要违背礼节,这是尽孝的最基本要求。子又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道,可谓孝矣。”这也便是说,要时刻关注父母的言行,无论生前死后都要谨记对父母的尊敬,这是进一步对孝作了补充。由此,孔子对敬父母死后之灵又作了具体的解释,即“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从大局看,孝父母要做到慎终追远,而从细节上看,孔子又提出:“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先生馔。”“唯其疾之忧。”以上是我对孔子孝道的一个浅薄的看法其内涵之精妙,着实需慢慢参透。当今正倡导和谐社会,而我国也正迈进老年化社会,因而懂得孔子的孝道对于我们亲行孝道是很有益处的。然而也就是对这些做法,实际能做到的究竟有多少?现实生活中,一个问卷下去,问父母生辰,查子女对父母的情感表达,都不经令人心中一寒:知电话只是为图己便,知生辰不过为少数,对感情表达也极其吝啬。那么,横在子女对孝的感知的横沟真的无法愈越吗?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9-24用爱和行动诠释孝顺:好儿媳照顾中风公婆23年
- 2014-08-11父亲早逝母亲扛起重担 孝顺男生穷而益坚不服输
- 2014-04-15孝顺儿子载着妈妈去看大海 路遇铁片母亲被割伤
- 2014-03-19福建农大孝顺老师带母上课 网友赞:最美的陪伴
- 2014-03-18福建农大孝顺老师带母上课 网友赞:最美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