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曾在《社戏》中,回忆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小村看社戏的情景,字里行间弥漫着浓郁、柔软而美丽的乡愁,勾勒出中国人恬淡自由的生活之美。“看社戏”成为鲁迅先生记忆中无法忘却的风景,也成为中国人心底最美的乡愁。如今,我们是否还能记起那些曲调独特的“家乡小戏”?是否还会忆起那方藏在心底的“戏台”?是否还能唱出曾让自己心潮澎湃的戏曲名段……面对城镇化、工业化的滚滚车轮,那些曾经带给我们无限快乐的家乡戏,今安在?那些曾经唱着家乡戏的剧团,今安好?(12月30日 中国文明网)
现在的时代是信息时代,尤其是新媒体发展此起彼伏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中,对于家乡戏的传承也提出新的要求和课题。如果恪守过去的传统和经验,家乡戏也可能会随着城镇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慢慢走向消亡,而如果不尽快动用新媒体的力量,将家乡戏的传承当成一个重要的课题去做的话,我们失去的将不仅是家乡戏本身,还有伴随着家乡戏的精神文化遗产的损失。有鉴于此,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力量,努力做好“微”文章成为一个现实的诉求。而对于新媒体来说,只有从“微”字入手,不断发掘家乡戏的精神内涵,将其通过各种“微”手段展示给大众,才能抵达润物无声之“微”效果。
传承家乡戏的“微”文章上,必须重视的第一个核心就是对家乡戏的发掘要“于细微处见精神”。很多家乡戏都面临消亡的危险,而在发掘上需要有着细致入微的精神和态度,尤其是那些更加面临着消亡的家乡戏,更应该不断发现和发掘出来。因为这样的家乡戏更是显得弥足珍贵。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能够做到的就是“发现一个,记录一个”,将这样的记录慢慢积累成为一个册子,然后进行传递。因为在家乡戏的传承上,发现和发掘乃是第一首要的因素。只有在发现和发掘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发现其中的问题所在。而在发现和发掘上,“微”字文章更是需要我们有着细心的精神和态度,更应该有着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的工作能力。
另外,做好家乡戏传承“微”文章,更是需要借助各种新兴媒体进行宣传。尤其是新媒体的力量,如今,微博、微信、微电影、微视频,各种“微”字开头的新媒体可谓层出不穷,这些“微”字开头的媒体其实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以低成本的形式传递出更多的有价值的内容。既然如此,我们在传承家乡戏的过程中就应该积极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努力在成本降低的基础上将家乡戏进行最有效的传递。而“微”文章中,传播力量的广泛性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可以想象的是,如果这样的“微”工具利用好了,对于我们的家乡戏来说无疑就是注入了新的活力,会带来更多的生机。
家乡戏的传承最终需要落实到每个人的心中,也就是要起到一种润物无声的“微”效果。而这也正是家乡戏传承过程中的落脚点和归宿。对于家乡戏的传承来说,如何才能取得这样的效果至关重要。一方面,效果的取得需要依靠“微”工具的利用,尤其是各种新媒体的工具的动用,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希望获得这样的结果;另外一方面,必须有着对于家乡戏传承的制度性保障机制,让家乡戏的传承在制度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也能够有着及时的反馈机制。有鉴于此,我们的家乡戏传承才能有着美好明天。(特约评论员 苏彦)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11-26让家乡戏为地域文化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