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眼浸泪水、紧握双拳,聆听习近平主席讲话并观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这不只因为作者有着20多年入伍从军的经历,而是任何一个有良知的国人共同的感受与表现。
77年前,南京城破,我30万同胞惨遭日寇杀戮,血腥屠杀震惊世界。77年后的12月13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有万名军民参加的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举国上下,深切悼念,国民反响极为强烈,意义重大而深远。
“公祭”固然必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入心“发芽”。
追悼逝者,尊重生命。就在77年前的那个血色冬天,南京城破后,在侵华日军华中方面军头子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等指挥下,侵略者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大屠杀惨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是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实在说,对于我们的老革命、老前辈来说,这个刻骨铭心的惨痛是始终铭刻在血液和脑海中。对于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年长者,也有着一些并不完整详尽的记忆;而对于青少年一代,心目中对“南京大屠杀”的理解,大多还基本局限于《南京!南京!》和《金陵十三钗》等电影故事上。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与麻木。所以,在完成60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南京大屠杀全纪实》的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一再说:公祭“对于国民性的提醒太重要了,不能再拖延了,再不反思,还要等到什么时候?”(见2014年12月6日《北京晚报》,下同)所以,今天,我们顺时应势,以国家之名悼念死难同胞,祭奠平民逝者,既表达了对惨痛历史的提醒与铭记,也体现了对国民生命的爱护与尊重。所以,人民群众才热烈反应说,“公祭”彰显了国家与民族的决心和意志,表现了一种强烈的自强和自信。
铭记历史,忘战必危。必须警惕的是,长久以来,一小撮日本右翼分子罔顾历史事实,以篡改教科书、污蔑幸存者、纠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数字、参拜供奉有14名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试图修改《和平宪法》等方式,妄图抹杀侵略历史,美化侵略战争。如120年前,日本通过甲午战争窃取了钓鱼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法律文件,日本必须无条件归还其窃取的所有中国领土。上述文件还对日本领土范围作了明确界定,其中根本不包括钓鱼岛。然而,日本妄图非法占有我国领土钓鱼岛,多次对我进行挑衅甚至公然发出战争叫嚣。又如,100多年前,日本用甲午赔款购得了“出云号”装甲巡洋舰。70多年前,“出云号”充当侵华日军旗舰,欠下累累血债。今天,日本居然再一次用带有浓烈军国主义色彩的“出云号”来命名二战之后建造的最大战舰。再如,何建明先生在收集资料时发现,就在日寇进入南京城并大肆屠杀我数十万同胞的第6天,即1937年12月18日,侵略者居然厚颜无耻地“为他们攻打南京而死亡千余名侵略官兵,举行了一个声势颇为浩大的‘公祭’!”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觉与戒备!“天下虽平,忘战必危。”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现在,以国家的名义举行纪念与公祭,无疑对于国民上下铭记惨痛历史,同仇敌忾,做好必要的反侵略战争准备,极为必要适时。
同心筑梦,共图复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在今年7月7 日召开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近70周年的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告诫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今天,我们国家举行“公祭”,不仅是对日本右翼势力的又一次强有力回击,而且再一次晓谕大家“落后就要挨打”的血泪教训。虽然国歌我们天天唱响,但有些人却未必真正体味到这种忧患,有些人也未必真正把国家利益置于心头。“公祭”作为非常必要的形式,但最根本的是全体国民要“公祭”入心,血泪“发芽”,化铭记血泪教训、珍惜和平局面的决心和信念为爱国敬业的巨大动力,化全体军民强烈的国防观念为巨大的民族凝聚力,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把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努力为尽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拥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正因如此,生活在当今时代的我们,既要铭记历史、向往和坚守和平,又要爱国敬业、奋发图强,为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凝心聚力,为人类和平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姬建民)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12-15上杭实验小学开展“国家公祭日”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 2014-12-15尘封77年的爱情:国家公祭日直播 她为丈夫点香祭奠
- 2014-12-15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楹联、诗词作品选登
- 2014-12-15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
- 2014-12-14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