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全国志愿助残阳光行动主题日”活动中,广州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制作蛋糕。
12月3日,我国青年志愿服务最高“盛会”——第四届志愿服务广州交流会暨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在花城广州奏响。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个志愿服务项目将同台竞技,其中,广东共有25个项目入围全国赛,入围项目数位居全国首位。
风起南方,领潮争先。志愿服务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在中国志愿服务的“版图”上,广东是最早的发祥地,也是青年志愿服务最蓬勃发展、最具活力的省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1987年开通全国第一条志愿服务热线——广州市“中学生心声热线”、1990年成立全国第一个在民政部门正式登记注册的志愿服务社团——深圳市义务工作者联合会、1999年出台全国第一部志愿服务地方性法规——《广东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2008年成立全国第一家省级志愿者联合会——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2013年出台全国首份关于社工和志愿者联动的专门文件——《关于推进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联动工作的实施意见》……
近年来,志愿服务广州交流会(简称志交会)就成为广东志愿服务一块新的“金字招牌”。在志交会的平台上,众多优秀的公益志愿服务项目呈现百花齐放之姿与百舸争流之势,而在这场盛大赛会的背后,离不开近5年来广东志愿服务工作立足顶层设计、发挥枢纽作用、坚持价值引领、服务核心需求,在制度创新、平台搭建、文化培育、专业服务和领域拓宽等方面上下求索,务实创新。
正如外界所评价的那样,过去5年,广东不仅有力推动实现志愿服务事业加速发展,全省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更积极投身改革发展和社会治理创新,书写了新的梦想与光荣。
制度创新 提纲挈领
立法、政策、机制“三策并举”
志愿服务的发展离不开有力的制度保障。5年来,推动志愿服务立法,以法治理念统领全省志愿服务工作,明确志愿服务工作体制机制……一直都被列为共青团广东省委在志愿服务方面的首要工作之一。
制度建设,以立法为“纲”。2010年,在《广东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的基础上,共青团广东省委推动广东省人大制定并颁布实施新《广东省志愿服务条例》。新的《条例》通过立法的形式,明确了由省、市、县级团委指导下的相应层级志愿者联合会统筹协调各级志愿服务工作,从而确定了广东志愿服务工作格局,提升了广东志愿者、志愿者组织的法律地位,明晰了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的各项权利义务,为广东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在立法的基础上,共青团广东省委又推动出台了《关于发展广东行业志愿服务工作的意见》、《关于推进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联动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创新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建立全省统一规范的志愿者表彰激励机制,有力助推广东志愿服务加速前进。
此外,为建立全省统一规范的志愿者表彰激励机制,全省志愿服务最高荣誉奖项——南粤志愿服务“红棉奖”也于2012年开始设立。该奖项由共青团广东省委联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文明办、省民政厅共同举办,迄今已培树了崔丽霞、李金海、林义平、李森等一大批杰出志愿者,以及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广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总队、东莞市千分一助学志愿者团队、广东省爱心父母牵手困境儿童大联盟等一批优秀志愿服务组织,以极高的荣誉,彰显出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的社会价值。
2014年,《广东省星级志愿者资质认证管理办法》新鲜出台,授权省内各级志愿者组织按照管理权限和操作规范开展星级志愿者资质认证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我省志愿者星级认证机制。
到目前为止,广东已经构建起包括星级资质认证、省级金银铜奖评选表彰和全省志愿服务最高荣誉——南粤志愿服务“红棉奖”等多层次表彰激励机制。截至2013年底,全省共认证10192个广东省五星级志愿者,大大强化了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社会价值的内心认同。
平台搭建 虚实并重
线上线下构建枢纽型工作体系
任何活动的实施都需要适当的载体,志愿服务尤为如此。只有在坚实而畅达的平台网络基础上,志愿服务才能从顶层设计的纸面走向市民百姓的身边。因此,共青团广东省委一直不遗余力地投入志愿服务平台的夯筑与拓展,推动线上线下渠道融合贯通,不断加大社会资源的整合力度,做强队伍,做实服务,做新平台。正在进行中的志交会便是这些举措当中的首要典范。
2011年开始,广东省文明办、共青团广东省委、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联合共青团广州市委、广州市志愿者联合会连续3年在“国际志愿者日”举办志愿服务广州交流会,借鉴“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的模式和理念,搭建“志愿服务供需对接”“项目与社会资源对接”“项目与志愿者人力资源对接”三个方面的强大平台。
据统计,三届志交会共汇聚志愿服务爱心资源达3507万元,资助了749个社会组织的1058个优秀项目,实现了志愿服务中“人、资源、项目、需求”等要素的无缝对接和有效配置,为强力助推志愿服务的发展发挥出“引擎”作用。
在未来,志交会将继续关注三个核心:草根、社会、青年——以草根组织为突破口,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全面关注和服务青少年。
如果说志交会属于看得见的“幕前明星”,那么枢纽型组织建设则是看不见的“幕后英雄”。多年来,共青团广东省委也长期致力于以能力提升和资源投放为牵引,依托“益苗计划”、志愿服务广州交流会、南方公益志愿大讲堂、志愿者骨干训练营等活动载体,汇聚志愿者核心骨干和重点培育志愿服务组织,强化团属志愿服务组织的枢纽功能。
据统计,2010年至2014年,广东团省委、省志愿者联合会累计投入资金超过500万元,培训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132名,培育志愿服务组织86个。2013年,在总结广州“志愿时”系统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优化了“广东志愿者(志愿时)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如今已覆盖省内各地市、高校和行业领域,逐步实现志愿服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初步形成了广东志愿服务全省一张网的格局。当前数据显示,该平台已汇聚注册志愿者逾520万人,志愿服务组织近2.5万个,志愿服务项目近8.2万个,累计志愿服务时数约6800万小时。在新技术平台、新活动载体与新制度设计等一系列“流程再造”的作用下,志愿服务实现“私人订制”。
专业服务 价值引领
让志愿服务精神深入人心
“七彩课堂”关爱行动、志愿助残“阳光行动”、西部(山区)计划和援外计划、扶贫济困“健康直通车”行动……为把志愿服务真正落到实处,近年来,共青团广东省委力求在做精团内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的同时,还拓宽志愿服务领域,通过优质项目的打造来实现志愿服务的夯实、深化与提升,切实达成让志愿服务“人人可为、处处可为、时时可为”的目标。
据统计,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深圳大运会等重大赛会的组织和服务工作中,广东近160万志愿者共提供志愿服务约2.1亿小时。迄今为止,全省累计投入关爱行动资金超过2253万元,建立建设各类规范性关爱行动阵地达2749个,开展各种形式“七彩课堂”达到38417次,组织超过2015个志愿者组织(团队)参与关爱行动,参与服务的志愿者突破74万人次,约143万名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受到关爱和帮扶。广州、东莞等先后以地市成建制独立承办的方式,接力开展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先后向非洲塞舌尔等国派出147名志愿者,累计提供志愿服务近28万小时,并涌现出“广东好人”谭晓睿等志愿者先进典型。
类似的,在应急救援领域,广东应急救援志愿者积极参与玉树地震救援,省内特大洪涝灾害和台风灾害救援等行动,向灾区捐赠各类医疗物资超过100万元,涌现出广东救援辅助队、广州蓝天救援队、深圳应急救援志愿者服务队、中山市应急志愿者总队等一批训练有素、响应快速的专业应急救援志愿者组织,在大大小小的救灾行动中彰显出民间的力量。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果要说志愿服务文化倡导和价值引领的意义和作用,用杜甫的这首诗形容当属恰如其分。自2010年以来,通过广东公益志愿文化节、珠江公益节、学雷锋全民志愿服务行动月等一系列行动,团省委进一步培育志愿文化,提升志愿服务的价值引领功能,让志愿服务精神真正深入人心,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志愿服务氛围。(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12-03“小袋鼠”走进新阳倡环保 热心志愿者前往助阵
- 2014-12-03“小袋鼠”走进新阳倡环保 热心志愿者前往助阵
- 2014-12-03森林保险宣传志愿者活动启动
- 2014-12-02丰泽区部署“国际志愿者日”志愿者活动
- 2014-12-01榕志愿者服务条例施行 志愿服务将制度化法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