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11月26日讯(通讯员 陈霞)远山如黛,溪水潺潺,两排粉墙蓝顶的新楼房宛若长龙,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显得分外气派。这里是浦城县山下乡小溪新村,是全省新农村建设样板村。走近村落,仿佛置身于一个城市花园小区,街道干净整洁,房前屋后花草掩映,社区服务中心、幼儿园、文化读书室、灯光球场、体育健身场所、家庭宾馆等配套设施完善,“居住在这里的村民真是好福气啊,”记者不由赞叹。
而在十年前,连小溪村本地人都不敢有这样的奢求。小溪村是一个高寒山村,过去偏远村穷,如今是民富村强,不仅在去年被省环保厅评为省级生态村,今年5月还通过创建国家级生态村的专家评审。小溪村的巨变,源自何方?
新居篇:搬出深山,开启幸福新征程
十年前的一场搬迁,开启了小溪村的幸福征程序幕。
小溪村原有11个分散偏远的自然村,267户、1036人,老村部位于海拔670多米高的群山间,进村的道路蜿蜒曲折,村民的房子就坐落在层层叠叠的梯田上,村里没有一块平整宽敞的空地,公共配套基础设施更是奇缺。
搬出深山,成为小溪村人的热切期盼。
2004年,居住条件恶劣的龙井头自然村最早搬迁,在距乡政府1.5公里远的水元寺附近建起了新村。统一规划的住房分列在笔直的水泥街道两旁,50户村民在此安居乐业。2008年,有20多户村民迁居到乡政府所在地山下街。这一年,村两委反复讨论后决定,计划用五年时间将剩下大部分村民迁居到乡政府所在地。2009年,征地工作启动,村两委干部采取“先租后付款”方式,由村主干担保,带头筹款。
2010年6月闽北遭遇特大洪灾,当年7月小溪新村被列为南平市灾后重建与中心村建设点。小溪村人紧紧抓住灾后重建和造福工程的大好机遇,开始了更大规模的集中搬迁,在乡政府的南面新建小溪新村(中心村),仅用不到两年时间建起一个整齐美观、配套完善的新农村。
为了确保村民买得起、住得好,新村建设采取“统一规划设计、统一住房模式、统一招标施工、统一基础设施、统一房屋价格、统一退宅还田”办法,50亩规划建设用地中,房屋、道路和绿化景观建设面积各占三分之一。村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已建成,宾馆、超市、幼儿园、农产品信息中心一应俱全,成为了全省新农村建设样板村。村民王天富过去为了孩子上学在集镇租房住,如今他在新村里盖起的三层新房,日子过得很是舒心。像王天富一样,新村吸引161户近700人入住,集聚了全村七成的人口。
经过十年的努力,小溪村把11个分散偏远的自然村,整合为一个中心村和3个自然村,村里的绝大部分人口都集居在小溪中心村和水元寺新村里,全村建起新房245座,占总户数的92%。
从散到聚,从乱到美,引导偏远山区农民向中心村镇集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打造优美新村,小溪村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产业篇:生态林业,万亩竹山出效益
有了更好的生活环境,还要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更高的生活品质,才能让搬迁户搬得下、稳得住、能致富。
小溪村有林地18000亩,人均17.4亩,其中毛竹山11800亩,人均11.4亩。但耕地仅1260亩,人均只有一亩地多点。上世纪七十年代闹粮荒时,村里有500多人被迫搬到了外乡镇谋生。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犹如一阵号角吹醒了小溪村沉寂已久的万亩竹山。全村所有的竹山以组为单位,全部实现第二次均山制,达到人人均山、户户有山,林改率达100%,群众满意率100%。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让小溪林农吃上定心丸,林区和谐稳定,林农管山积极性空前高涨,林农在竹山上投入得到了成倍的回报。
过去小溪村交通不便,竹山处于粗放经营,笋、竹靠肩挑人扛下山,效益不明显。变粗放型经营为集约型经营,是近年来小溪村竹山产生效益的关键。该村9个村民小组已全部开通竹山机耕道,辐射竹山面积1万多亩,不仅大大降低人工成本和运输成本,而且使大量过去无法运下山的资源转变为商品。过去农村公路硬化一般是3.5米宽,眼界开阔的小溪村人早在2004年修建通往老村部的公路时,特意拓宽至4.5米。该村还加大竹山投入,对竹山实行科学管护,小溪村成为全县科学育竹示范村和全县科普示范村。
小溪村人有做笋干的传统独特工艺,家家户户都有笋干加工作坊。产自小溪村的白笋干、黑笋干、咸笋干,色、状、味皆好,是远近闻名的特色农副产品。每年村民利用本村资源加工笋干一百多吨,村里的笋原料不够,很多村民就到附近乡镇承包竹山加工笋干,进行小溪笋干的品牌输出、技术输出。
去年,村里成立了毛竹专业合作社,引导广大村民抱团闯市场。靠着竹业经济,小溪村几乎家家户户盖起新房,购置全套家电,有的甚至开起小车。青山常绿,就有滚滚财源。尝到了甜头的村民,更加自觉地保护生态,积极采取毛竹山科学管育措施,走上一条产业增收与保护生态良性互动的发展之路。去年小溪村民人均收入9218元(超过全县平均水平427元),其中从林业经济中获利占到三分之二多,村民每年笋竹收入近500万元。
由于来村里收购毛竹、笋干的外地客商很多,小溪新村冒出了3家旅馆,旅馆的硬件甚至超过了集镇旅馆。村民吴德松办起了健美宾馆,客房按高标准装修,服务员根据星级宾馆要求培训。他说:“如今建了新村,大家从山里搬到山外,笋干交易方便多了。越来越多人进村收购土特产,办宾馆有奔头。”
到保护生态的巨大效益,小溪村自我加压,继去年被省环保厅授予第五批“福建省生态村”称号,被省林学会、省水土保持学会、省海峡非营利组织研究院联合授予“关爱自然 保护生态”荣誉后,去年7月,小溪村开始申报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村。在小溪村人看来,这是一个更大的“紧箍咒”,亦是更大的发展助推器。小溪村严格按照国家级生态文明村的标准和规划,精心编制了《小溪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村实施方案》,修订了《小溪村生态新农村建设规划》,围绕生态保护与建设、生态农林业、生态人居、水土保持与水源地保护、环境绿化与美化等工程,发动群众,精心组织,认真抓好各项创建工作的落实。今年5月,顺利通过了创建国家级生态村的专家评审。
未来篇:党建领航,开拓创新绘宏图
小溪村为何能在短短一两年建成闽北一流的新村?村支书毛信昌说,好事要办好,就要坚持党建领航,科学决策;就要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就要建章立制,实干兴邦。
为此,村里专门成立了由老党员、退休老干部和德高望重的村民代表组成的新农村建设村民理事会,负责对“六要”群众工作法实施全程监督。小溪新村建设从规划、征地到施工,全程接受村民理事会监督。原设计图纸村旁溪边的村道为6米,后来理事会向村两委反映了建房户代表的意见,把溪边村道拓宽成9米,并建好亲水平台,让建房户的后花园变成休闲娱乐场所。
2011年下半年,小溪村成立新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实施农村社区化管理新模式,并成立了文明卫生、矛盾纠纷调解等多个服务小组,分块处理村里各项事务。村里发动村民制订了《小溪村村规民约》、《小溪村山林管理约定》、《小溪村文明村民标准》、《村庄整洁美化环境守则》、《农村居民门前“三包”责任制度》等一系列村民约法事项。村里划定了卫生包干区,指定包干区责任人,购置保洁工具,招聘村保洁员,年终开展环境整治检查评比,对卫生清洁农户进行授牌奖励。有了各项制度和村民约法的保障,小溪村的生态建设各项工作成为常态,能够长期顺利地开展下去。
今年4月,为帮助处在工作第一线的基层党组织书记开拓视野、更新观念、提高能力,省委组织部在全省组织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跨市、跨县、县内挂职锻炼工作。浦城县枫溪乡福禄村支书李俊辉交流到小溪村任村党支部副书记一个月。第一天到小溪新村,李俊辉大开眼界:新村楼房林立,村容整洁,实行社区化管理。“福禄村瓦窑岗新村也是同年建设,与其差距太大了。”他开始思索小溪村变化原因何在?福禄村如何发展?他说,特别要把小溪村做笋竹产业的经验带回去,还要借鉴小溪村实施农村社区化管理的新办法。
说起小溪村的巨变,今年56岁的村支书毛信昌如数家珍,他既是小溪村发展的见证者,更是小溪村各项事务的执行者和推动者。毛信昌是土生土长的小溪人,上世纪八十年代从部队退伍回乡后, 1981年开始担任小溪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已有30年。在一个村能担任村支书30年,靠的是对故土家乡的炽热情怀、秉公办事的热心公道、不畏艰难的拼搏进取,靠的是广大村民的信任和支持。三十年来,他以村为家,团结村两委干部和党员,带领广大群众积极保护生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争取项目筹措资金进行新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凿山开路和路面硬化等实事工程,取得了丰硕成果。
近年来,小溪村被浦城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村、明星村、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心村建设十佳村、美丽乡村建设十佳村等荣誉称号。毛信昌先后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评为抗洪救灾先进工作者,被南平市委评为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南平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个人、南平市抗洪救灾先进个人,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党员、优秀村主干,是南平市第四次党代会代表、浦城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
凝聚发展共识,再创新的业绩。如今,村两委正规划建设一个较大规模的笋食品深加工企业,开发以“竹海风情游”为主题的生态旅游业和以“游天然氧吧、赏自然美景、品绿色美食”为主题的农家乐产业,为小溪村发展生态经济寻找新的增长点。(浦城县文明办供稿)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11-25美丽乡村更应美在文化
- 2014-11-21上杭县召开美丽乡村建设流动现场推进会
- 2014-11-19永春县供电公司:为 “美丽乡村” 建设添增光彩
- 2014-11-03儒州村“美丽乡村”建设:不换面子改里子
- 2014-10-24闽清县开展志愿者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