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开发区双楼村72岁的陈培田,2003年从邢台县公安局退休后,自愿担任本村义工。逢年过节,他不仅为全村80岁以上老人送去慰问品和红包,帮着一位腿脚不便的老兵出去参观新区风景,带头参加修路、排水等环境卫生综合治理,还义务给数万人次的学生上法制课,被大家称为“村里的‘宝贝’”并评选为“邢台好人”。
类似陈培田这样的“宝贝”老人不胜枚举。如河北石家庄84岁的退休工人苏福林,坚守“为人要多做善事”的信念,退休24年来,每月除给自己留下基本生活费外,剩下的退休金都捐给了需要帮助的人。唐山市古冶区赵各庄街道南兴社区、有着64年党龄的85岁老人张璧,退休后的20多年里,把全部精力无私奉献给了社会,身患淋巴癌依然以“社区志愿者”名义执着公益,并和老伴一起写下了《捐献遗体申请书》,决心“燃尽自己,照亮他人”。沧州市76岁的老党员谢清洁,以雷锋为榜样,一直做好事善事。1990年从电业局退休后,就到居委会当了“义工”,倾心尽力为社区居民办事,义务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理发,并长期资助和帮扶多个困难家庭,共为灾区和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捐款近40余万元。先后获得河北省学雷锋标兵、河北省道德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
这些数不胜数的老党员、老干部、老职工、老百姓所以受到社会赞誉并被称为“宝贝”,是因为他们人老心红,力所能及的持守了爱心善行。
老人应靠爱心善行赢得尊重。尊老与自尊是相互的,青年人应该“尊老”,老人也理应“自尊”。年龄大并不就是让人尊重的绝对资本,除了法律规定的血缘关系外,更不宜以年老强迫他人去关爱与敬重。说白了,老人说话也要占在“礼”上,办事也应合于“义”中。尽可能的为社会、为他人多做善事好事,不去倚老卖老、狭隘自私,才会赢得大家的尊重与爱戴。如有的老人买菜逛街避开上班高峰,不与年轻上班族争座位;有的发挥一技之长,无偿为社区或邻居辅导孩子学习;有的自己节衣缩食,却把节省下的钱救助有困难的家庭和贫困学生;有的自备工具,多年义务为民众理发或修理自行车、电动车等,都受到大家的热赞。我们特别不会忘记河北沧县白贾村那位白芳礼老人,他从天津市河北运输场退休后,穿着捡来的旧衣服,经常是两个凉馒头加一瓶凉水当一顿饭,靠蹬三轮车挣些微薄收入,一直到90岁实在蹬不动为止,竟先后为家乡小学、天津市教师奖励基金、300多个贫困大学生等捐款35万元。如按每蹬1公里三轮车收5角钱计算,老人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血汗收入。面对白芳礼这样的老人,谁会不挑大拇哥?!谁又会不对这样的老人敬重感佩?!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英国文学家萧伯纳有句话很有嚼头:“六十岁以后才是真正的人生。”当社会大力弘扬敬老孝亲的道德理念与良好风尚时,老年人也应怀有感恩之心,力所能及的回报社会,开始“真正的人生”。通过善行,做一个让大家发自内心敬重的人。(姬建民)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11-25设立“善行义举榜” 弘扬正能量
- 2014-11-25“免费食馆” 体验公益传播善行
- 2014-10-20思明好人谈价值观 讲述平凡人善行义举弘扬正能量
- 2014-09-18大学生“自主保洁”需“力行+善行”
- 2014-08-26海沧区三举措推进“善行义举”推荐立榜工作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