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社会中的自然人,每个人都享有尊严。尊严是幸福生活中的主要元素,它虽然潜伏于意识形态之中,但能反映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尊严说到底是指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拥有的权利,这些权利被其他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所尊重。是对人的身份、社会地位、劳动及成果的认同和肯定,是人人共有的平等的权利。
平等是人人拥有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能得到他人或社会的尊重,这并是尊严。每个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都赋予了自由和平等一系列的权利。无论是什么人,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有,也不管你的能力是大还是小,对这个社会的贡献是多还是少,只要是一名合法公民, 在法律面前,就应该享有同等的尊严,都享有平等,得到他人的尊重。
然而,事与愿违,有时我们也发现,公民的尊严有时也得不到维护,公民的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时被侵犯,人格尊严得不到保障。“劳有所得”是最基本的尊严,但农民工的工资被拖欠,并是权益受到侵害的典型案例。工伤赔付、交通事故处理等一些突出问题,并不能体现公民应有的尊严,人们有时忍气吞声地将就着,降低自己的要求,就是为了能尽快处理。就连具有鲜明人格特点的知识界,也有丧失尊严的事发生。我们发现,科研成果中,排名第一的往往不是研究者,为了能够立项审批,获得一些少的可怜的科研经费,不得不降低人格,把领导推到第一位,真正从事研究的科技人员,只得挂个名罢了。
我们知道,尊严既涵盖了人们的自由、人格、平等,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的和谐关系。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必须以人的发展为前提,因此,社会要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让他们的聪明才智竞相迸发。把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保障他们应有的权利,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劳动和地位,四中全会正是基于这种情况,出台了法治中国的系列措施,保障公民的尊严。
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现在看来绝不是一句空话,四中全会建设法治中国,表达了我们党和政府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和落实,也凸显了在取得巨大经济建设成就、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之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客观实际的新问题,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美丽中国、幸福生活,应植根于每一个人自由的、生动的、多样的选择之中,植根于每一个人主体性的、有尊严的、创造性的实践之中。一定要按照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和尊重创造的精神,给尊严升位,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让人们更多感受和享受幸福的、有尊严的生活。
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不但表现在物质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人们的精神层面,让所有人在分配基本公平的情况下,能够享受到做人的尊严;在精神需求上,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国家主人翁地位,在这个社会中活得心情舒畅,畅所欲言;要让所有人能够感到生活在这个社会,生活在这个国家是一件非常爽快乃至非常美丽的事情。
四中全会,建设法治社会,用法律维护公民的权益,有力地保障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让人们活的有尊严,活的滋润,真正感受到社会的美好,生活的幸福,为社会的进一步文明、繁荣,凝聚起了人心,凝聚起了力量,为继续深化改革奠定了基础,一个崭新的社会即将到来。(两匹马)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10-29依法治国如何升级:专家解读四中全会决定十看点
- 2014-10-29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2014-10-24实现依法治国的历史跨越 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奋斗
- 2014-10-24人民日报社论:实现依法治国的历史跨越
- 2014-10-2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固本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