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位亲人我都养老送终了,我的任务完成了,我这辈子没什么遗憾了。”说这句话的是位年过八旬的农村老汉,他用66年先后孝养了七位老人。66年来,他不放弃任何一位亲人,七位老人在他的悉心照料下,直至黄发鲐背,无疾而终。这位年过八旬的农村老汉,就是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史各庄镇口上村被誉为“仁义孝子”的王百根。(10月15日中国文明网)
“仁义孝子”的王百根的孝义故事,在我眼里,已经成为一个传奇。不仅是他本人的传奇,也是这个社会的传奇。对这样传奇的奇人,自然,笔者不可能吝啬地为他点赞,还要为他高亢放歌,大赞特赞。
在生活中,作为芸芸众生、凡夫俗子,照料一两位亲人,大抵还不算什么难事,但是,这一两位老人如果久病床前,无疑对每个人就是一个最起码的考验了。这尽管不是什么大孝,但却是一场大考,可惜,真正做到的为数不多,甚至微乎其微,那句“久病床前无孝子”的民谣,通过人间百世的检验,可以说已经颠扑不破了。
王百根老人能够照顾七位老人,而且用了66年,推算起来,应该在他刚刚成为公民之后就开始了。想想现在的30多岁还在“啃老”的小青年,再对比一些人到中年的人的具体表现,真是让人无语凝噎,怎一个“憾”字了得,又怎一个“孝”字堪托!在孝道这件事情上,套用毛泽东主席的那句话就是,一个人做点孝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孝事。这也使我想起从小看书记住的一句话:“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
为什么说“百善孝为先”呢?“百善孝为先”一语出自于清朝王永彬的《围炉夜话》,作者对此语的解释为: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
按在下的理解,人若欲行百善,必须先尽孝道。也就是说,因为面对的是生养自己的亲人,能不能尽孝,对一个人的品格修为完全可以一斑窥豹,滴水观海。尽孝必须考虑这样几个要素:第一,对自己的父母;第二,需要一定的物质金钱;第三,如果久病,需要足够的时间投入。可以说,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尽孝,那么其他的百善也一定不会去做,如果做了,也一定是伪善。
其实,人如果对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好,也一定会对旁人好。我国亚圣的那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就是一个孝道的伦理和博爱推理:老吾老是孝道,以及人之老是博爱。如果连自己的老人都不孝,遑论博爱?所以,正是基于如上考虑,有些单位招聘员工时首先就是看他是否能否尽孝。因为,不孝之人往往也是不忠之徒。企业招聘的员工没有忠诚度,又怎么会倾心而为,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呢?
一句话,要做人,先看孝。 (韩睿)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9-24用爱和行动诠释孝顺:好儿媳照顾中风公婆23年
- 2014-08-11父亲早逝母亲扛起重担 孝顺男生穷而益坚不服输
- 2014-04-15孝顺儿子载着妈妈去看大海 路遇铁片母亲被割伤
- 2014-03-18福建农大孝顺老师带母上课 网友赞:最美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