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热评 > 正文
今天爱国 请让“抗日神剧”走开
http://wmf.fjsen.com 2014-10-13 10:30:18 张晓波 来源:南昌文明网    我来说两句

今年,是甲午年,也是中日甲午战争120年。对每位中国人来说,那段记忆,是屈辱的、血腥的、悲惨的和痛苦的。常言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们纷纷纪念和回忆这段历史,时下全国各类荧屏上演着题材丰富多样的影视剧,诉说着流失的痛苦岁月。每位中华儿女当然应该谨记历史教训,奋发图强,建设自己现代化的祖国。可人们又从历史获得了什么?从中又反思了哪些教训?

众所周知,今天人们获取知识的来源已经更多地从纸质文字转向了网络和电视,尤其是青少年和一般知识水准的普通民众已成为影视剧的受众主体。可惜现实有些令人遗憾。由于一味追求娱乐效果及商业利益,在近些年的荧屏上,以游戏精神亵玩历史的影视剧层出不穷。以电影《举起手来》为开端,类似的“抗日神剧”越来越神,情节越来越雷人,“雷点”也越来越多。比如,绣花针大战“三八大盖”,俨然一个“东方不败”再世;一个妹子骑着马追火车,一鞭子把行驶中火车抽停了;在抗日武装被鬼子逼得走投无路时,一个老道用拳头大的石头布出了八卦阵,把一个中队的鬼子给困住了;男主角带着一个连队鬼子走到一个大概百米高的吊桥上,按下了一个不属于那个年代的遥控器,炸毁了整个吊桥后乘老鹰逃生……长此以往,抗日剧将变成科幻武侠剧,真不知这种对历史不负责任的创作态度,是嘲笑被人,还是愚弄我们自己?事实上,仔细去了解中日之间的战争事实的话,结果恐怕很让你我失望。据2013年《军事历史》第三、第四期公布的数据,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共计伤亡约405万人,日军大约60万,中日战争双方的伤亡比是6.75:1。即便是抗日战争初期的“平型关战役”,伏击歼灭日军1000余人后勤部队,八路军也伤亡1000余人,打成了1:1。这里需要说明的,我们不是要颂扬日本军国主义,只是想把历史的真实还原,如果不这样说,怎么知道战争的残酷,怎么知道中国军民付出的沉重的代价?更是对不起那些为民族解放牺牲为国家独立艰苦奋斗的英雄。假如抗日神剧真可以艺术的穿越,倒真心希望它能穿越历史,这样我们的英雄倒是可以少流点血,也用不着我们这样自我意淫和自我娱乐。

梁启超说:“今日世界之竞争,不在国家而在国民。”回顾甲午战争120年,曾经的大清王朝经过30余年的洋务运动,还一度“同光中兴”。在中日甲午战争前,大清朝在军事实力上还稍许占优,犹如鲁迅笔下的阿Q样自我感觉良好,自欺欺人,可结局把阿Q一下子打回了原形。国防大学政委、空军上将刘亚洲在反思甲午战争时说,甲午之败还是文化之败。当时,大清朝有句口号叫“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实质上是仍旧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专制文化以及拱卫这个文化的封建制度。反观日本的明治维新开始的变革,他们是逐步建立起一个全体国民的现代型国家。对比中日两条道路,大清朝的自强与变法,是皇帝家的自个事,与小老百姓有何相干?因此,在原来这套文化价值观念没有变革的前提下,甲午战争一开始我们就失败。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逐渐走向富强。党的十八大上再次提出的改革的重要性,可以预见的是我们将会朝着自己设定目标继续前进。可如果培养和教育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还需要借助抗战神剧来刺激国人的情绪,用手劈鬼子、徒手杀敌、螳臂挡车来传递自欺欺人的阿Q精神,对我们的改革开放实质是百害而无一利,或许更大的代价也许就在未来。笔者以为,今天,我们教育国人爱国,请让抗日神剧走开,彻底抛弃阿Q精神,正视历史,重视对手,警醒自己,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长久的精神动力和源泉。(张晓波)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4-06-23国宝回归经历应为爱国之教
  • 2014-06-13爱国应始终作为未成年人教育的基本准则
  • 2014-04-09华安一中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爱国教育活动
  • 2014-04-04华安烟草局开展“缅怀革命先辈,弘扬爱国精神”道德讲堂
  • 2014-03-27唐爱国:二OOO年秋天的记忆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