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各地贯彻中央文明委《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意见》如火如荼的热潮中,海安七旬失明老人谢孝文养猪替儿子还债的报道,引起了媒体与社会各界极大反响,邻里都称之为:“诚信老汉”! 笔者细读报道,感受到“诚信老汉”的身上,凝聚了太多中华民族优秀品格。
首先,“诚信老汉”心有信念不动摇,对得起良心、对得起乡亲。6年前老人儿子做生意欠下120万元债务,对当时年已69岁老人来说,替儿了挑起还债务重担,实在如泰山压顶。然而,老人没有为“泰山崩于前”所吓倒,与家人负重拼搏,迎着风雨、坎坷坚定走来, 6年竟然还了60万元,老汉带着家人,还在为还清遗留的60万元债务奔忙。这是何等的力量?外面致富法门不少。“诚信老汉”凭心、量力,选择了又脏又累的养猪,让他动力不减的应该还是诚信。“诚信老汉”的人生态度、人生高度,令人敬佩。
笔者家乡古黄泗浦畔流传着唐代高僧鉴真东渡弘法故事。鉴真历时十年,历经风急浪高、有时翻船、有时缺粮等无数磨难,有过五次东渡失败经历,依然矢志不改。高僧66岁时,双目失明,却在古黄泗浦第六次东渡启航,成功抵达东瀛。失明老人谢孝文养猪替子还债的执著信念,与盲僧鉴真东渡的壮举是何等的相似。那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写照。
虽说“子债父还”,在道义上,似乎天经地义,但法律上没有这样的义务。然而“诚信老汉”,明知儿子欠下120万元债务,不知道能还到牛年马月。依旧一诺千金:“乡亲们,请你们放心,儿子欠的债由我养猪慢慢来还,绝不欠大家一分钱!”,正是凭着对乡亲的承诺,老人召回了“出去避风头”的儿子共同创业,共同扛起全家还债责任。正是凭着诚信,感动了债主,减轻了还债周期压力。邻里称他“诚信老汉”,就是对老人、对社会的最大信心。今天,太多的“老板“面对欠债,却选择了“跑路”,甚至转嫁给地方政府,那些昔日“一掷千金”最终“一走了之”的“土豪金”,与“一诺千金”走向“一往无前”还债路的老汉相比,是何等的卑微。“诚信老汉”的诚信还债举动,既是为教育子女“以身试教”,也是对“跑路”者的最好鞭挞,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树立了典范。“诚信老汉”双眼虽失明,却点亮了心灵的明灯、诚信的烈焰,为传播社会诚信春风,提供了生动的蓝本。
其实,类似这样的“诚信老汉”,并不是个案,网上有过多次“诚信老人”的报道。超强台风夺走了苍南82岁老人吴乃宜3个儿子,给这个破碎的家留下了60多万元债务。吴乃宜承诺“人走账不灭”,4年多来,老人每天喝稀饭,编渔网,勒紧腰带已经还掉40多万元。人们称之为诚信“诚信老爹”。再有河南洛阳72岁老人王月申,打工20年攒钱,替儿子还完欠债,同样被告人们称为“诚信老爹”。泌阳 “诚信老人”彭万军, 17年里,漂泊异乡打工还债,还清了17年前的12万元债务。这些“诚信老人”,也许不明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而他们却用质朴的行动和信念,阐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涵。他们身上体现的,勤劳、勇敢、守信等植根于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优秀文化、优秀品德,也在一次一次的考验中,给出了令人叹服的答案。
他们在人生迟暮,将老辈传承的诚信擦亮,释放的民间质朴的诚信之光,让失信的社会背景日渐温暖。他们让“诚信”,这段谈了千百年的“老调”,在时代需求下,弹奏出更多适时的韵律,春韵常在。(特约评论员张维民)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8-15福建强化诚信宣传和惩戒 加快信用体系建设
- 2014-08-12陈章宇:讲诚信的爱心的哥
- 2014-08-08“官赖”是政府诚信的“基因畸变”
- 2014-08-08诚信是第二身份证
- 2014-08-08诚信星标 推动城市诚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