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新闻网讯(记者 梁熙)
编者按
每年清明,“先祭谷公,后祭祖宗”已成为漳州东山人的习俗,祭时每每热泪盈眶。而谷文昌纪念馆中的陈列物品则默默地诠释着谷文昌精神。这位离我们最近的楷模正激励着全省党员干部牢记宗旨、艰苦创业。
与谷文昌同时代的焦裕禄,临终前把一块旧手表给哭成泪人的大女儿戴上。半个世纪以来,焦裕禄的后人始终牢记嘱托,不搞特殊,努力工作。
优良的作风、家风,当然,还有优秀的历史文化等,这些就是我们今天所报道的传家宝的本质所在,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所蕴含的宝贵精神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动力之源。
传家宝:闪光的精神纽带
一个物件、一门手艺、一段良言,都有可能成为世代相传的传家宝,每个传家宝背后都可能有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那么,究竟何为传家宝?又该如何传承?
围绕这一话题,8月1—3日,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走访了相关专家、学者、市民,并收集整理了一些网友的观点,以图诠释传家宝的真正内涵。
传家宝传递正能量,为小家所有或大家共有
“传家宝可以是一个家庭所传承的家风,也可以是一种执政理念。”说到传家宝的含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黄征辉谈了他的理解。
他告诉记者,勤俭节约的家风、廉洁为民的政风,等等,就像一种信仰代代相传,可以影响身边的人,给我们带来正能量。
市文物管理办的陈炎德告诉记者,从文物角度看,传家宝可分为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它们的共同点就是都是具有特殊价值的优秀文化。
据介绍,在“5·18国际博物馆日”的前一天,市收藏协会的收藏人士及其他社会热心人士共20人,向市博物馆捐赠了256件珍贵文物,包括新石器时代、近代的陶器、瓷器、铜器、玉器等。“这些珍贵文物的捐献,实现了其社会价值和科学价值。”
通过采访,记者深深地感到,传家宝承载着宝贵的精神和文化,一些属于某个小家,而另一些从某种意义上说,则是大家共同的财富。
传家宝话题,引发市民和网友热议
传家宝的话题,也在市民和网友中引发热议,大家或秀或谈传家宝。
家住岩城登高西路的刘金秀手上一直戴着一对较为古老的镯子。她告诉记者,这对镯子在她外婆的太爷爷那辈就有了。“这对银镯虽值不了多少钱,但它们让我时常想起外婆,是个珍贵的纪念。”
在武平教书的林先生说,他们一家三代都是老师,从祖爷爷开始就教育后代要“教书育人”。“我们全家身上都有‘以礼待人’、‘勤俭持家’等上辈传下来的可贵品质,不管我们的后代是否继续从教,我想这种家风可以传承下去。”
采访中,许多市民表示,传家宝很有意义,要很好地传承下去。
闽西新闻网上的龙岩论坛专题讨论区也炸开了锅。
网友“未来之星”认为只要对后代有益、值得传承,就算得上传家宝。
网友“马栏婆”认为世代相传的优良家风,作为一种精神可以延续给子孙,是重要的传家宝。
网友“南方的小马”想起了布票、粮票。网友“小脚丫”为没有传家宝而遗憾,不过其表示会把之前读过的书,写过的笔记、日记留给后代,让他们今后少走些弯路。
网友“我爱我家”忧虑地说,现在许多新罗人的后代都不怎么会讲龙岩话,更不用说唱龙岩山歌,这可是一个族群的传家宝。
本土传家宝,需要我们共同保护传承
传家宝不仅局限于一个小家,对龙岩市民来说,还有许多大家共有的本土传家宝。
记者从市文广新局获悉,作为文物大市,我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目前全市共有国保单位13处(41个点)、省保单位80处(110个点);包括闽西客家十番音乐、闽西汉剧在内的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包括上杭女子五枚拳、连城提线木偶在内的2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分别为3人和22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漳平奇和洞遗址考古发现入选“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历史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大家共同保护传承,并切实发挥好这些宝贵资源的作用,从而让人类文明得以延续下去。”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李史明对记者说。
图为刘友义(左一)在向儿孙讲述荣誉章背后的故事。
一枚荣誉章传承好作风
□ 通讯员 林斯乾 文/图
8月1日,四世同堂的刘友义一家特热闹,建军节这天全家聚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是这家几十年不变的规矩。
今年87岁高龄的刘友义是广东大埔人,1948年加入闽粤赣边区粤东支队独立第五大队,1949年2月这个大队发展成闽粤赣边纵队第四支队第十三团。1969年,他转到上杭武装部担任领导职务直至离休。离休后,他自告奋勇担任闽粤赣边老同志联谊会上杭分会会长。“在部队扛过枪,也搞过宣传,啥都干。”说起往事,刘友义满脸兴奋。
刘友义的儿子刘蔚新从小跟父亲在部队长大,后来在连城航空修理厂、上杭棉纺厂等企业当工人,下岗后到上杭电力公司做水电工。刘蔚新说,他们兄妹三人都是普通工人,都曾经历下岗、再就业,但谁也没向父亲提出帮忙安排一份好工作。
“父亲常常告诫我们,现在太平了,但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能丢,要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我也常对儿子这么说。” 刘蔚新说。虽然只是一名普通工人,但当自己的付出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时,刘蔚新会感到很满足。
临近中午,见人都到齐了,刘友义拿出一个红色小盒子,里面装着一枚1988年他被中央军委授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章”。他说,以前留有一些战争年代用过的物件,都捐给博物馆了,唯有这枚荣誉章保留在家里,他常向子孙后代讲述其背后的故事。
图为陈莲英(中)和儿子、孙女在展示入党61周年纪念牌。
一块纪念牌注满生态情
□ 通讯员 黄启元 陈炳林 文/图
8月1日,笔者在长汀策武红江村下江自然村与策田村交界的山塘坑尾果园管理房看到,81岁高龄的陈莲英正和儿孙们愉快地在一起。其间,老人拿出一个含有金色党徽的纪念牌,这是今年她入党61周年之际收到的长汀县直机关党工委送来的“礼物”。
1977年,陈莲英随夫到国营长汀官坊农场,她开荒种果,悉心管护5.5亩柑橘,长出的橘子又大又甜,多次被农场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如今,她每天仍扛着锄头,在果园里转悠,为所在村和他人的果园义务修路劈杂。
受母亲影响,陈莲英的小儿子廖和兴于2001年回到老家红江村,参与荒山治理,在山塘坑尾山头管护150亩水蜜桃和30亩翠冠梨,并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在果树下养殖河田鸡,目前已养蛋鸡8000羽,每天出蛋6000多个,全部订单销往福州、厦门。
“母亲的纪念牌是党组织对她的最好鼓励,也时刻鞭策着我,致力于生态建设。”廖和兴说。如今,他正计划扩大种养规模,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放暑假了,在长汀附小上学的陈莲英的11岁孙女也在果园里帮忙干活,她对奶奶的纪念牌爱不释手。陈莲英时常教育孙女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家乡生态建设尽份力。
图为林日耕在介绍“林氏家训”。
秉承家训育后人
□ 通讯员 刘永良 文/图
“端正勤俭,是居身良法;仁恕正直,是居家良法;恭宽容忍,是居乡良法;廉洁奉公,是居官良法。”8月3日,永定客家土楼的振成楼楼主林日耕指着“林氏家训”,将先祖的故事向笔者娓娓道来,“林氏家训秉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我们林家珍贵的传家宝,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
据介绍,林氏为我国古代大族,源远流长,人才辈出。“林氏家训”观点明确、论述精辟、富有哲理,涉及为人处世的点点滴滴。数十年间,振成楼先后走出40多位专家、学者、教授和1位中科院院士。林日耕的父亲林鸿辉是民国时期的议员,当过闽侯、惠安、宁化、永定等县的县长。林日耕8个兄弟姐妹大都学有所成,有的定居海外。
不经意间,林日耕的土楼导游生涯已近30年。上至党和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老百姓,林日耕服务过的来客不计其数,得到社会广泛认可。他现任永定县政协常委,并获得“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还出版了《振成楼探秘》、《阿耕与土楼》等专著。
林日耕说:“能有如此成绩,正是自己做人、做事都秉承先祖家训。长辈们以努力、踏实的态度教育了我,我也以实际行动遵守家训,并教育好后代,宣传好客家文化,让全世界更多人了解土楼建筑和客家文化。”
图为“七夕”前夕,彭连生(右三)一家三代人在彭氏祖祠同刻“牛郎织女”,引来一些村民围观。
刻纸龙灯技艺代代传
□ 记者 朱裕森 文/图
刻纸龙灯,据传由清康熙年间彭氏祖先彭景周将泉州刻剪纸艺术、元宵花灯艺术融合于龙灯中,并加以创新组合,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龙灯,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长汀彭坊刻纸龙灯是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独特的工艺主要是不用剪刀,全用细小的各种刻刀。在童坊镇彭坊村,自清代以来刻纸龙灯技艺就一直传承不衰,其中有几家是代代相传。8月1日,记者来到彭连生家探访。
彭连生的父亲彭怀勤今年74岁,连生18岁时,他就手把手地传授刻纸龙灯技艺,让连生掌握各种刻纸术。而儿子8岁时,连生就迫不及待地传授刻纸龙灯技艺。如今,连生的儿子文峰已是19岁的小伙,他不但传承了祖上技艺,而且还有时代创新,比父亲、爷爷还了得。
据介绍,龙灯主要由龙头、龙身、龙尾三大部分组成,整条龙的骨架都是用细长的竹篾扎成,龙身表面采用刻纸制作工艺。龙身制作方面,主要是在色纸上雕凿出各种图案,然后装裱在灯笼上,最后将灯笼固定在客家人做土胚房的长条屋角子木板上,即形成一节龙身。
而灯笼风格独特、内容丰富,常见主题有“生肖报喜”、“龙凤呈祥”、“福禄寿喜”等,表达了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图为邓金坤(左)和父亲在焙纸。
连史纸的孤独守望者
□ 通讯员 黄水林 李绍炜 文/图
纸边微黄,中间晶莹洁白,有着竹丝的清晰纹理,触感细腻,犹如软玉般温润……8月3日,笔者在连城姑田看到一张已有两百多年历史的陈年旧纸。
这张产自清代嘉庆年间的宣纸,是姑田一家纸作坊第十一代传人邓金坤的传家宝。邓金坤说,这叫“连史纸”,是连城宣纸中的珍品。今年45岁的他,是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连城宣纸制作工艺”传承人,也是连史纸的孤独守望者。
据介绍,古时连城宣纸是全国五大宣纸之一,明嘉靖年间,连城人开始用竹料造纸,其中的连史纸,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邓金坤告诉笔者,400多年前,连城遍布造纸厂,清末鼎盛时期,姑田当地有480个纸槽,上万人从事造纸,如今风光不再了。
“连史纸制作工序多达72道,加之工资不高,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学。”邓金坤说,目前,他正全力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连史纸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以求通过扩大影响,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保护传承行列。
“2012年,我们与杭州西泠印社合作,共建连史纸产业合作基地。”邓金坤说,接下来,他将主动融入连城“旅游强县”建设,走生产与展示相结合之路,让连史纸技艺发扬光大。
传家宝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 王尚华
央视新闻联播“走基层:我们的传家宝”系列报道播出后,一位朋友曾在聊天中问:“为什么传家宝不能是大笔金钱?”他的提问让人深思,笔者而后以一句“世代相传中,做人做事之准则、经验比金钱更有价值和意义”予以回答。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这并非说物质财富无法延续,而是提醒人们物质财富抵挡不住“坐吃山空”;有一句广告语叫“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它将钻石比喻爱情,恒久流传的不是发光的钻石,而是忠贞的爱情。
金钱的价值虽然巨大,却是“一次性消费品”,能帮儿孙一时,但不一定能帮一世,所以金钱传承的只是庸俗的物质遗产,而承载着做人做事准则、经验及知识、文化的物品、技艺、语言等才是真正的传家宝,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就好比客家人的“耕读传家”,“耕”传的是养家糊口,以立性命的谋生之技艺,“读”传的是修身养性,以立高德的做人之奥妙。再多的金钱都会在时间的长河里“消逝”,只有宝贵的精神和文化能始终延续下去。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3-10-31艰苦奋斗是咱们的传家宝
- 2011-05-17福州革命烈士后人晒传家宝 毛主席回信珍藏半世纪
- 2009-09-22毛泽东亲笔信成文人家族四代人传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