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能丢的传家宝
图为“七夕”前夕,彭连生(右三)一家三代人在彭氏祖祠同刻“牛郎织女”,引来一些村民围观。
刻纸龙灯技艺代代传
□ 记者 朱裕森 文/图
刻纸龙灯,据传由清康熙年间彭氏祖先彭景周将泉州刻剪纸艺术、元宵花灯艺术融合于龙灯中,并加以创新组合,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龙灯,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长汀彭坊刻纸龙灯是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独特的工艺主要是不用剪刀,全用细小的各种刻刀。在童坊镇彭坊村,自清代以来刻纸龙灯技艺就一直传承不衰,其中有几家是代代相传。8月1日,记者来到彭连生家探访。
彭连生的父亲彭怀勤今年74岁,连生18岁时,他就手把手地传授刻纸龙灯技艺,让连生掌握各种刻纸术。而儿子8岁时,连生就迫不及待地传授刻纸龙灯技艺。如今,连生的儿子文峰已是19岁的小伙,他不但传承了祖上技艺,而且还有时代创新,比父亲、爷爷还了得。
据介绍,龙灯主要由龙头、龙身、龙尾三大部分组成,整条龙的骨架都是用细长的竹篾扎成,龙身表面采用刻纸制作工艺。龙身制作方面,主要是在色纸上雕凿出各种图案,然后装裱在灯笼上,最后将灯笼固定在客家人做土胚房的长条屋角子木板上,即形成一节龙身。
而灯笼风格独特、内容丰富,常见主题有“生肖报喜”、“龙凤呈祥”、“福禄寿喜”等,表达了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责任编辑:金婷 |
相关新闻
- 2013-10-31艰苦奋斗是咱们的传家宝
- 2011-05-17福州革命烈士后人晒传家宝 毛主席回信珍藏半世纪
- 2009-09-22毛泽东亲笔信成文人家族四代人传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