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的梦想
时隔一年,记者再来到黄田村。谈起老支书,黄田村民或沉默或哀伤,他们仍沉浸在失去老支书的悲痛中。
“作为一名农村党支部书记,先进性就体现在是否能够团结带动一帮人干事业,把村里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群众当作自己的兄弟,多为群众办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把群众的微笑当作自己最开心的事。”在陈其伟装满了两个大箱子的村工作笔记里,写着这样几句话。这些笔记见证了他20多年来扎根基层,清正廉洁,带领干部群众修路、造林、建养殖场,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生动故事。
黄田村有11个自然村,2300多名村民。“山头光溜溜,河水溪中流。女人走仙游,男人到处溜。”顺口溜说的是早年黄田困苦,姑娘都嫁到邻县仙游,男人无田可种,没有活路,光棍多的景象。
陈其伟的父亲是老地下党员,母亲是老交通员,父母亲的人格影响着他。1987年12月,陈其伟任村支书。那时的黄田村荒凉破落,羊肠小道、破旧鹅卵石房,水、电、路、电视、电话,样样不通。
71岁的周太源在村里当了45年文书。他回忆道,1987年至1997年,陈其伟带领村民整修了大垄至黄田、黄田至笔架林场,黄田至溪坪、溪坪至蔡田20多公里山路;1991年,高压线路架到黄田,黄田人用上电;1995年,小学教学楼落成,老师学生们告别了摇摇欲坠的泥土房。
奄前自然村的陈阿婆对自来水的感受最深。她说,黄田村村民一直吃山泉水,用水紧张。1995年,陈其伟勘察发现,奄前村山泉多,便跑部门筹来资金,定线路,买水管,村民们投工投劳,很快,自来水通了。那天,村民燃起鞭炮庆祝:“我们是涂岭镇头一个通自来水的村庄!”
周太源向记者列举村里的变化:1995年,村部大楼建成;1999年,改造40千瓦水电站;2001年,建成小学教师宿舍楼;2002年,建成125千瓦水电站;2003年,办起铁观音茶厂;2004年,办起服装加工厂;近几年,养殖场、养鱼场、茶场纷纷办起来了。据统计,1987年,黄田村村民人均纯收入120元,到2011年,达到1.1万元。
去年,一位在龙岩工作的干部时隔10多年后再到黄田时,感到黄田的变化太大了。回龙岩后,这位与陈其伟素昧平生的干部写了一封信给陈其伟:“我虽不是农村干部,但家居农村,深深理解农村干部创业的艰辛。两次到黄田村,村貌的变化令人惊喜。听友人介绍才知您是领路人,有您这样的村官村民有奔头,感谢您!”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2-27追记最美书记文建明:用生命拓宽群众的“深度”
- 2014-02-21他又“出差”去了——追记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盖军衔
- 2014-02-21“蓝领先锋”追梦人——追记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盖军衔
- 2014-02-20追记全国劳模、厦工培训中心总监盖军衔:一名产业工人的报国情怀
- 2013-12-06一堂没有讲完的质量分析课 追记“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郑开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