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以悠久的历史著称的泱泱大国,在快速发展的现代,却没有让文化达到应有的国际地位。
很多人说现在汉语不是很热门吗?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国际语言是英语而不是汉语,汉语相比之下而言还是相对小众,再看看国际上对于音乐的认可是不是经常以莫扎特、巴赫、贝多芬这些人的名作来当做衡量的标准和到达的高度,而放眼望去,中国的《高山流水》、《梅花三弄》、《二泉映月》说出去很多国家感到陌生也不稀奇吧,这就是我们文化发展滞后的一个幕后“元凶”,那就是文化没有实实在在的走出国门。
现在国家之间的竞争并不是单单凭借军备水平、国内生产总值这些“硬实力”,更是一场国家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等这些软实力的较量,从现在愈演愈烈的国家之间不相上下的申遗热潮就可以看出,文化水平和知名度,也是提高国际地位和竞争力的一大利器。
笔者认为,提高我们国家的软实力,大的方面应从两大方面入手,一是提高国人的文化认知,文化自省才能带来文化自信;二是加强对外文化出口,没错,是出口,而不单单是交流,贸易化是促进文化流通的有效方式,当然这些的前提是我们需要自创具备中国特色、独一无二的文化品牌,文化品牌这四个四看似简单,却是一条长久而磕磕绊绊的路,怎么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并且是星光熠熠的走出去,还需要更多的思考、琢磨、和不断的更新以及纠正。
这些年来中国的各大城市,深圳、义乌、无锡、常州等也相继开展各类文交会,我很赞同这种方式,但是举办初期不可避免有些混乱现象,中国地大物博,各地有各地的特色,如果将特色鲜明的体现出来,文交会进行区域性的区分别类,那会在打造文化品牌的路上少走一些冤枉路。
走出国门这一条首先需要理解的是,文化通常可以作为商品的附属价值,这么一说,许多充满浓浓中国情怀的物品有没有出现在你的脑海里,或许你没有,但因为笔者本身是一个非常迷恋老中国风味儿产品的主儿,所以,脑海里立刻闪现出了回力鞋、雅霜、宫灯、片仔癀等,这些也是我自己平时生活中会用到的产品,彭丽媛的服饰、手袋也并非国外品牌,而是实打实的中国“创造”,有段时间会突然来一下国货热,可是很快就过去,网上也经常沸沸扬扬的传过国货在外国是如何受欢迎,那在原产地的国内怎么却没有受到热捧呢?,其实这种现象很明显的传达出一种国人文化不自信的体现,一瓶四块五的国产洗面奶、温和不刺激适合国人肤质和一瓶国外某品牌市场价一百五十元的洗面奶,你作何选择?理智来说,会有很多人选择国产,可是现实中却截然相反,无关价格和质量的比较,其实是产品做附带的附属价值在作祟,外国货、大牌子、变成了一种固定思维,也产生了一系列的从众心理,这也是很多国货没落的原因。所以去发掘产品的附属价值,复古、东方特色等等提高我们的文化自信,提高走出国门的底气,最后才能自内而外用我们的文化自信和实力实现文化强国。(黄海娇)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5-20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 2014-03-14探寻现代文化强国之路
- 2014-02-27文化中国:文化强国的价值坐标
- 2013-12-16干部说干事:盘活优势资源 建设文化强市
- 2013-09-18“文化强市”建设 宁德市将挥“大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