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福建日报5月23日讯(本网记者 程枝文)只要电话铃一响,建阳市莒口镇兽医李荣正就骑上摩托车出发了。20多年来,他每天奔波在乡村小道上,守护着镇里的几十万只牲畜,有时,一个晚上要出诊四五次。他多次拒绝外地养殖大户的高薪聘请,因为这里的村民离不开他——
“老林,你家的幼猪身上长了红斑点,记得打圆环病毒疫苗。”
“陈总,最近气温骤升,料槽中的饲料容易发酵变质,要保证给你家的3000多只鸭子供应新鲜饲料啊!”
……
5月14日早晨,暴雨如注。建阳市莒口镇畜牧兽医站兽医李荣正的电话忙个不停。他刚接完一个电话,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又响起了:打电话的是5公里外的养殖户翁世华。“老李,你快来看看,我家这头200多公斤的老母猪眼看就要产仔了,可最近几天它不吃不喝,昨晚还喘得特别凶,急得我一夜没合眼。”电话那头,翁世华心急火燎。
8时15分,大雨还在继续。李荣正等不住了,他迅速换上雨衣、雨鞋,背好药箱,骑上摩托车准备出发。记者借来一件雨衣,跨上他的摩托车后座,跟随他疾驰而去。
莒口镇地处建阳市中西部,位于武夷山南麓,方圆365.93平方公里,总人口27051人。该镇有1000多人从事养殖业,规模以上养殖户有六七十家。由于镇兽医站只有李荣正一名兽医,不管谁家的牲畜有了问题,都打电话给李荣正。
“尽管兽医站设在镇中心,但镇里养殖户的牲畜一旦生病,也不能总带到站里诊疗,因此,电话一响,我就得骑上摩托车出诊。”从1985年应聘到镇兽医站工作以来,李荣正在这里已待了29个年头。刚开始,兽医出诊,都骑自行车。因为跑得勤,李荣正蹬坏了4辆自行车。后来,兽医站的人渐渐少了,最后,只剩下李荣正一人。任务更重了,他把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到目前为止,他已骑坏5辆摩托车,每辆行程都在10万公里以上。
通往翁世华养猪场的路,有一大段是狭窄的泥土路。下雨天,路又湿又滑。摩托车艰难地行驶在路上,一路颠簸。约15分钟后,记者和李荣正终于到达养猪场。
刚到门口,记者就闻到一股恶臭,差点呕吐起来。李荣正却提着医药箱,没顾上戴口罩,就一头冲进去。他爬进猪圈,在喘着粗气的母猪前蹲下身,开始检查:先翻看猪眼睑,再查看猪舌头,然后替猪量体温……确诊病症后,李荣正开出了药方,紧接着,就给猪注射药液。忙活了1个多小时后,母猪的病症终于稳定下来。李荣正这才舒了一口气,对翁世华说:“不用担心,应该没大问题了,我明天还会再来看看。”
“李荣正当兽医,有三大特点:一是技术水平高,二是收费价格低,三是随叫随到。我能有今天,多亏了他帮忙。”翁世华对记者说。翁世华出身农民,因为家境贫寒,他从没上过学。没有文化,找不到致富的路子,翁世华的生活一直不见改善。2004年,在李荣正的鼓励下,他开始养猪。现在,他把养猪场经营得红红火火,不仅买了车子和房子,还把两个孩子都送进了大学。
一位养殖户对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李荣正每个月的工资只有2000多元,可他守护着镇里的几十万只牲畜,却从来不收诊疗费,收取的医药费也非常低廉。而他平均每天骑摩托车行驶几十公里,光油费一个月自己就得垫上几百元。
“早在2000年,外地的几家养殖大户就想聘请李荣正当技术顾问,不仅答应他年薪10万元,而且还可让他入股,但都被拒绝了,因为这里的村民离不开他。”莒口镇党委书记黄洪河告诉记者。
今年47岁的李荣正是莒口镇东山村人,父母都是农民。1980年暑假的一天,上小学五年级的李荣正正在家里做作业。突然,从猪圈那边传来了母亲的哭喊声,他赶紧冲过去。原来,他们全家人赖以生存的母猪已经倒在地上,奄奄一息。母亲着急地让他赶快去找兽医来医治,可他跑遍了全村,却只找来了束手无策的村医。母猪死去后,李荣正家的经济陷入困顿。为了让他能继续上学,母亲不得不让成绩优异的姐姐辍了学。
这件事对李荣正的触动很大。“农村家庭的经济基础非常脆弱,半亩薄田、一片山地,就能自给自足。而一头猪、数十只鸡鸭的死去,都有可能让一个家庭陷入困境。”李荣正说,初中毕业后,他便决定报考莒口职业高中,学习畜牧兽医专业。
毕业后,李荣正顺利来到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他一边工作,一边刻苦学习,不仅虚心地向前辈请教,还阅读了很多专业书籍。两年后,年仅22岁的李荣正因为判断准确,及时抢救了镇上的11头中毒水牛。从此,他的名声在镇里不胫而走。
“李荣正当兽医这么多年,从未发生过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如今,镇里的养殖户都信任他,家里的牲畜一有问题,就马上联系他。”莒口村村民李潘珍告诉记者,不久前的一天,他家的一头母猪在凌晨难产。他给李荣正打电话。他马上就赶了过来,忙了2个多小时,终于把母猪和猪仔都保住了。
“当兽医很辛苦。电话一来,就得出发。有时起早贪黑,甚至一个晚上要出诊四五次。作息没规律,三餐没准点,长期下来,他落了胃病。”李荣正的妻子刚开始也经常抱怨,但如今,她却为丈夫感到骄傲。“老李虽然只是个普通的兽医,但帮助了很多家庭。去年,他还被评为‘省优秀共产党员’和‘省劳动模范’呢。”
李荣正说:“我能坚持这么多年,有两个原因:一是我喜欢这份工作。在这里,我能得到大家的认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二是这里的父老乡亲离不开我。为了父老乡亲,我愿意一辈子当兽医。”
![]() |
![]() |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5-12丧夫之痛化为坚强力量 她十年坚守菜摊抚养女儿
- 2014-05-05周理光:37年默默坚守 撑起山村孩子的希望
- 2014-05-05曾细娇:26年坚守在计生工作一线
- 2014-05-05余伟:父母重病却仍坚守岗位
- 2014-05-05石进全:十几年如一日坚守在“海上邮路”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