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公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详细阐述从小学到大学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要求。这即将改变传统文化面临日渐遇冷的尴尬,但是传承传统文化还应倡导“读”。
读不是形而上的,当《离骚》《出师表》《兰亭集序》等名篇在“早忘了”“不会背”“只记得一点点”的回答中逐渐淡化,“读”而不实让传统文化的逐渐没落,不得不让人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担忧。习总书记强调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足点,着为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也把传承传统文化提升到政府高度,国家高度。抛弃传统则丢掉根本,抛弃传统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传统文化在当前真的需要我们学生、干部群众去“读”,去传承"仁、义、诚、敬、孝"的礼文化,感悟五礼的文化内涵。
在学校教育主阵地倡导“读”,让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古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丰盈而实美之态,有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的榜样。《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逐步落实课程标准修订和开发,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非一日之功,在学校倡导学生“读”传统文化当有其必要性,落实学校阵地“读”好传统文化,对推动阅读传统文化的意义及作用是敢肯定的。一方面解决现在教师、家长、学生都怕的涉及考试内容太少,误理解为对今后的发展有影响,误解不利于应试等问题。另一方面要把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道德内涵、素养内涵做好宣传,纠正偏离曲解的思想,把“读”传统文化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同时在课程中融入经典讲解、诵读内容,开展经典诵读、书写活动,用好班团队会、兴趣小组、课外实践活动;另一方面要用好校园媒体倡导形成阅读好习惯,注重营造富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氛围,以校园广播、班班通多媒体等载体来推进“读”好传统文化。
在社会倡导全民“读”传统文化,让干部群众成为传统文化的推崇者。当前乡村“农家书屋”、广播设备基本普及给“读”传统经典创造条件,文化服务效果已趋明显。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倡导全民阅读,“读”传统文化也成时代之需、全民之需。在传统文化书籍上进一步配备,保证资源到位,同时形成专门的文化引导,特别是现在干部驻村联乡,有条件去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利用雨季及专门开放日,为群众大开“阅读”之门,引导“读”解好传统文化,从阅读中寻找乐趣。还能通过开展“读书交流会”、设置读书台、好书推荐等活动载体来拉开“读”的阵地。
倡导“读”的目的在于传承传统文化,在“读”中我们可以感悟孔子的“思·问·习”、可以借鉴欧阳修“计字日诵”。国学大师季羡林认为智慧的传承主要是书,读书是“天下第一好事”;王蒙认为读书增长知识、见闻、能力。倡导“读”传统文化有利于培育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奉献精神;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形成礼仪规范;有利于提振人之精神内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只有去“读”才会感悟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会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上。(曾义)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4-30泉港区道德讲堂总堂:“学习身边榜样 传承道德力量”
- 2014-04-23阅读传承文明 书香浸润人生
- 2014-04-11厦门打工父母辛勤培养 儿女一博一硕传承美好品德
- 2014-04-03传承节日文化 福州扎实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