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求大同,《周易 坤 文言》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老祖宗用最精辟的语言告诉世人什么是“德”,什么是 “善”。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倡导”是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总结和概括,关乎国家治理的宏伟目标,关乎个人修身为人的道德标准,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确立了当代中国的价值坐标,指明了国人为之奋斗的国家理想、社会愿景和道德准则。所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增强人们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然道德建设,知之不难,行之不易。如何增强人们的认知认同?如何让人们从细微处做起、知行合一?如何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只有积极探索和把握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的规律,坚持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用基层群众真实、鲜活、质朴的人性温暖,传递人间大义,弘扬社会正气,才能不断提高道德实践能力,提升人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动力。
31年前,山东烟台莱州市郭家店镇朱家村,在村里张贴了“孝德榜”,就再没发生过一起赡养纠纷案。因朱家村风气正,外地客户来收苹果,都愿住在朱家村,久而久之,成了苹果销售的集散地,收购业务辐射周边三四十个村。2007年,借鉴朱家村经验,以孝德为切入点,山东启动实施“四德工程”建设。家庭美德突出“孝德”,职业道德突出“诚德”,社会公德突出“爱德”,个人品德突出“仁德”。“四德工程”坚持从具体事、身边事抓起,从群众身边好人好事学起,抓好一个“带”,让善行义举上榜,用好一个“榜”,为凡人善举立传,“谁上四德榜,让群众说了算,一个带动一群,一点影响一片,“善行义举四德榜”勾勒出了一幅道德建设的宏大“工程图”。
大道理一遍遍讲,群众不会记心上;费尽心思树起典型,群众转身就会忘;“高大全”离群众太远,群众如何能买账?“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道理才能让群众入耳入心,身边事才能让群众觉得可学可亲。尊重群众意愿,弘扬千万群众善行,才能引导群众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增强行动自觉,使孝、诚、爱、仁等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显于形。只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化、大众化,使‘虚功做实’,融入日常生活中,道德建设才能“活”起来、才有生命力,才能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才能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刘宪营)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4-11南安市中小学校扎实开展“学校道德讲堂”活动
- 2014-04-11老人、孕妇与道德
- 2014-04-1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化解市场经济道德悖论的利器
- 2014-04-05严母报警给女儿上道德课引发大讨论 力挺者少
- 2014-04-05一节特殊的道德讲堂课:缅怀吕榕麟校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