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断最是春来日,一齐弹泪过清明。”转眼又到清明时,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悄然而至。在举国上下倡导勤俭节约的大背景下,今年的清明节该怎样过?该植入何种元素?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沿用清明这个特殊的节庆祭祖怀先,演绎亲情,传承文化。清明祭祀,寄托生者对逝者的“思时之敬”,本无可厚非。然而,现如今的清明节,却给人一种喜忧参半的感觉。喜的是,根植于人们心中的
尊先守孝、不忘根本的美德得到不断传承和弘扬;忧心的是,清明节期间不文明的祭祀方式依然存在。在很多地方,动辄一个“烧”字当先,除了传统的烧纸、烧香外,还有不少人居然烧“别墅”、烧“香车”、烧“小姐”……奢侈浪费之风,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据统计,这种不文明的祭祀方式,使得全国每年“白色浪费”超过100亿元。不仅仅是惊人的浪费,其间还隐藏着火灾风险和空气、环境污染等隐患,更是背离传统文化、亵渎先人、毒化社会风气。
此等祭祀方式,更与我们今天倡导的低碳生活、文明生活、俭朴生活背道而驰。缅怀已逝生命,厚待现有生命,器物纷扰时,才能觅得一片“清明”。即便是慎终追远,古人也倡导“厚养薄葬”、“厚养薄祭”。献一束鲜花、栽一棵树、写一首诗,又何尝不是对先人的恭敬呢?
节俭过节,是传统节日的回归。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节约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实现“中国梦”,就要从勤俭节约开始。就拿清明祭祀来说吧,我们节省的每一张纸、每一分钱,不仅仅是个人的财富,而是全社会的资产、整个地球的资源。转眼间,又到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勤俭节约,不仅仅需要从源头抓起,还要从我们生活当中的坚持做起,更要让勤俭节约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件小事中。过清明节,正是检验我们能否勤俭节约的一道“关”。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让我们从清明祭祀抓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让厉行勤俭节约成为每个人的共同认知和自觉行动,让“简祭”、“薄祭”的节俭之风来吹拂一年一度的清明节,让我们过一个清新节俭的清明节,过一个更有意义的清明节。(曹光鑫)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3-24节俭文化是个时代命题
- 2014-03-24革除作风之弊 始于节俭之风
- 2014-03-24勤劳节俭需要行动坚持 也需要精神推动
- 2014-03-24也谈厉行节俭反对食品浪费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