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葬特写
伤别离,在微笑与泪光中
晨报记者 郑瑜 通讯员 张贤日
老兵留下遗愿:死后海葬,再捐500元党费;白发人送黑发人:泪别17岁女儿……在昨日的海葬现场,记者发现了不少感人的画面和故事。
微笑着完成父亲遗愿
在参加集体海葬的逝者家属中,汤女士一直面带微笑。汤女士是厦门人,昨天她和哥哥、嫂嫂一起来送别自己的老父亲。说到自己的父亲,汤女士一脸自豪。她告诉记者,她的父亲是个老兵,早年在战场上腿受过伤,是个伤残军人。但腿伤丝毫没有影响他对生活的热情。
“父亲是个老党员,为人正直,也朴素单纯,是个热心肠。”汤女士说,父亲生前是社区的大忙人,平常也爱写写文章,经常去社区、街道帮着做一些宣传活动。“我记得2008年那年,汶川发生地震,父亲知道了这个消息,就坐不住了。那时候街道还没有组织募捐,我父亲就先找到街道,要求为灾区捐款。后来在父亲的带动下,街道开始组织募捐活动。去年他还被我们社区评为优秀党员。”汤女士说。
今年重阳,90岁高龄的汤老先生去世了,将骨灰撒入大海也是他的遗愿。“父亲生前立下遗嘱,对自己的身后事就提了两个要求,一是骨灰撒到大海,二是再捐500元党费。”汤女士说,之后还是会依照闽南风俗,清明、冬至在家里给父亲烧香祭拜。
父母哽咽撒女儿骨灰
重庆的李先生夫妇来厦门打工多年了,已经申请了厦门本地户口,而远在老家的女儿一直是他们心中的牵挂。几年前,女儿患上了白血病,在老家治疗一直难有起色。去年,李先生将女儿接来厦门治疗,最终也没能留住女儿花季般的生命。昨日,李先生夫妻和孩子的舅舅一起参加了集体海葬。
“女儿从小在老家和奶奶住在一起,这么多年我们不在她身边,她一点都不怨我们。”李先生哽咽道,“她很坚强,也很活泼,治疗很苦,但她一直在坚持,才17岁啊。”说起女儿,一边默默无言的母亲忍不住流下了泪。李先生说,他们一家商量了,把孩子的骨灰留在大海里,留在大海就等于留在了他们身边。“现在提倡绿色环保的生态殡葬,我在报纸上看到海葬的消息,就报了名。”对于以后如何纪念孩子,李先生说:“记在心里就好。”
75岁阿婆送别外公外婆
75岁的李阿婆应该是当天参加仪式的家属中年纪最大的。昨天,她是来送别自己的外公外婆的。“以前我外公外婆是在宁德的古田去世的,那时候古田老家没什么人了,清明祭扫也顾不上。所以20多年前,我就将外公外婆接到厦门,安置在薛岭山。”
以往清明时节,都是阿婆和她的老伴一起来这里给外公外婆扫墓,如今,老伴已经先阿婆一步离世,这两年阿婆都是自己来。“我年纪也大了,这几年还勉强走得动,过几年走不动了,怎么办?”李阿婆思来想去,最终决定为外公外婆举行海葬。“今年政府又有免费的惠民政策,手续办起来也方便,我就让家里人报名了,今天我要送我外公外婆最后一程。”
李阿婆说,外公外婆海葬后,就不再进行形式上的纪念了。“守身就是尽孝。子女认真生活、后世子孙平安健康,就是对死去的亲人尽了最大的孝道。”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4-03大力提倡文明低碳祭祀扫墓 宣传并树立清明新风
- 2014-04-03清明时节雨纷纷 泉州民警冒雨前往烈士陵园祭扫
- 2014-04-02长泰县组织务工人员子女开展清明诗歌朗读汇演
- 2014-04-02武平县中医院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系列活动
- 2014-04-02华安烟草专卖局开展清明节“网上祭英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