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热评 > 正文
面对“见死不救”,仅靠口诛笔伐远不够
http://wmf.fjsen.com 2014-04-02 17:09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昨日清晨6点半,又冷又湍急的乌龙江水里,一条35岁的生命在垂死挣扎。三艘陆续经过的渔船,是他最后的希望。但是此刻,面对他的大声呼救,对方却无动于衷。所幸,他遇到了在岸边慢跑的靳先生。(4月1日东南快报)

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坊间制造的这一“谚语”,用于形容这起救人事件,可以说再恰当不过了。人命关天之危急关头,要不是宝马车主靳先生“情急智生”,许诺出1000元好处费,落水男子或有性命之虞。

面对一条鲜活生命的挣扎,渔者视而不见,兀自忙活着自己的事情,如此“淡定”委实叫人吃惊。虽然他们辩称当地有下河救人“晦气”的说法,可为什么有人出1000元便不惧“晦气”了,明摆着不过是见死不救与见钱眼开的托辞罢了。

早前曝光的“挟尸要价”曾经引爆喧嚣的舆情,相比而言见死不救情形更恶劣、更叫人齿冷。市场经济时代,不是不能“见钱眼开”,得看场合、看情势,见死不救显然还是万万不能的。遗憾的是,在我们的身边,类似现象似乎越来越常见,救护车先讲价后发车、医院不见钱不救人,等等,因此而延误抢救时机的事件曝光过不少。

面对见死不救的冷漠,见钱眼开的势利,仅靠舆论的口诛笔伐无济于事,政府、社会、公民都有必要反思,如何避免类似的冷血场景再出现在我们的身边?我们今天表现出的冷血,没准就是自己明天可能遭遇的冷血。加强对公民助人为乐的道德教育固然必不可少,建立完善相应的激励和惩戒制度,让好善乐施者受到褒奖和资助,让见义不为、见死不救者受到谴责和追究,同样很有必要。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