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凝
大理,金庸写过,五朵金花唱过,这次好不容易有了机会,心中的雀跃再也按耐不住,身未行,心已远!
到了大理古城,刚一下车,就被明媚的阳光晃住,高原的天空蓝得一丝杂念都没有,只想长出一对翅膀,飞得高些再高些。顺着脚下的青石路缓缓走入城中,古城的道路至今保持着明清以来的棋盘式方格网结构,城内由南到北,一条大街横贯其中,深街幽巷,依稀可见昔日南诏国的繁华。城中的屋子多用鹅卵石堆砌而成,少了几分四方的棱角,让人忍不住想要顺着这些粗糙的弧线一路轻抚过去。我把手轻轻放上去,古城的韵味便像这石头上的纹路一样,随着岁月和这城一起,刻在一圈又一圈的年轮上。
走在街上,迎着面的仿佛是一堵风墙,嘴里,耳里,眼里全是鼓鼓囊囊的风,听得旁人说这便是大理著名的四景之一“下关风”。每年的春冬两季便是下关的风季,一年之中平均有35天以上的大风,最大风速达10级。正说着,就见一路人被风吹飞了帽子,奇怪的是帽子没有落在身后,反倒落在在人前。听人解释,这是由于下关地势特殊,风产生一种窜上而复下跌的自然奇怪景象。风口在天生桥峡谷口,它是洱海水出口处,又叫西洱河,河口有座黑龙桥,把下关分为关内关外,桥北为关内,桥南为关外。这里两山(点苍山、哀牢山)窄仄,中间形成槽形。关外是凤仪坝子,吹南风时候居多,而苍山是一座高大的屏障,挡住西南吹来的季风。风从南方来,灌入山槽,到槽口外,风势便由下而窜上,产生奇异的自然景象:如人朝北走,风迎面吹来,就会发生这样的情形。听得这番话,同行的人都拿出身上的轻巧物饰来亲身体验一番,屡试不爽,博得众人阵阵笑声。
大理有水,走在城中穿梭于大街小巷,叮咚水声不绝于耳,如奏三弦。清澈的泉水自苍山流入城中,游街串巷流淌于大大小小的院落之中,站在门外便听得泉水四溅,嗅到阵阵花香了。养花种树,早已成为大理人的传统和习俗,花开的季节,红的娇艳,绿的青翠,花儿们自顾自的美丽,全然不管早已越过了自家墙头,攀入了邻家的花园之中,远远看去,一条条的花巷竟望不到尽头。古城之中随处可闻花香,举目四处张望却更是迷惑,仍不知花香出自何家。
没去大理之前,想着苍山洱海该是何等意境,等到了洱海边,眺望苍山,还是被这壮丽震撼了,洱海不能称之为海,只是内陆的一个高原湖泊,却有着大海一般的湛蓝和清澈,苍山立在洱海边,挺拔、峻峭,峰顶入云,云雾缭绕,靠近峰顶的一段路常年有一缕白云相伴,远远看去路在云中,因而得名“玉带路”。苍山山顶一年四季积雪不化,远远看去一排银笔插天,这就是苍山雪。由于冬季积雪较厚,加之长年积雪不化,即使到了夏季也是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站在洱海边仰望苍山,身后有水,波光粼粼,眼前有山,郁郁葱葱,洱海依偎在苍山下又是一番别样的山水情。这不知多少年前大自然的大手笔,惊艳着四方游客。听当地人描述,每逢风和日丽的月圆之夜,行近洱海之滨,仰望天空,玉镜高悬,俯视海面,水光接天,一轮明月在海中随波飘荡。因为时间仓促此次大理之行并为见得传说中的“洱海月”,只得站在洱海边遥想了一番,意念中感受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大理古城北16公里,有个喜洲村,白族民居建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号称有88院之多,又以严家院、董家院、杨家院三处为盛。第二天,我们一行人到了大理喜洲,古朴的白族村落,村民们悠然自得的生活着,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白族的民居多以“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封闭式庭院形式构建,有独成一院,有一进数院,平面呈方形。造型为青瓦人字大屋顶,二层、重檐;主房东向或南向,三间或五间,土木砖石结构,木屋架用榫卯组合,一院或数院连接成一个整体,白族民居特别重视照壁、门窗花枋、山墙、门楼的装饰。照壁是一主两厢三主庭院的必要建筑,多为一高两低的挑檐飞角青瓦盖顶的墙体;居主房正前,连接两厢山墙,使三方形成封闭庭院。照壁正中以石灰粉刷,书以四眼题字,或嵌大理石屏;四周镶勾出扇面、长方、圆形等图案,中以水磨或粉彩绘画。门窗特别是主房堂屋的格子门,多为云木、红椿、楸木、云山等名贵木材,雕上金鸡富贵、喜上眉梢、麒麟呈祥等吉祥图案。大门座选用海东青山石精凿成芝麻花点,砌出棱角分明的基座,上架结构严谨、雕刻精细、斗拱出挑、飞檐翘角的木制门楼。众多的院落又以严家院最为著名,严家祖上经营茶叶,到了民国年间开设有下关茶厂,著名的“茶马古道”便是始于大理,途经丽江、香格里拉到达西藏。严家院由自北而南的两院“三坊一照壁”、两院“四合五天井”二层楼房和一院独立的三层西式楼房共五院组成,我们沿路走去,院落虽已陈旧但仍处处显示着主人家的富贵与气派,行至后院,花园之中立有一座三层楼高的小别墅,听闻这是严家当年从香港请来的设计师所设计,建房所用的材料均是购于香港,辗转昆明,最终运抵大理。在那样的年代,昆明到大理之间不通火车,能建成这样一座别墅想必也是花费了比小楼本身更多的精力。我轻轻的踏遍这楼里的每一个角落,生怕惊动了什么。三楼的视野极其开阔,目光所及之处再也没有比这更高的建筑了,我在窗前静静的站着,想着当年的徐志摩也是像我这般站在这楼里眺望过远处烟波浩淼的洱海。
下午时候,我们来到寸家码头,湖水轻轻的拍打着码头上的木桩,轻柔的水声也拍打着心中那个最柔软的角落,一切都舒缓起来。这个时候水面上视野极好,没有游船风也不大,眼前的一片湛蓝在夕阳下也深邃起来。湖面随风而起的水波,把阳光折了又折,映在眼底就是一片金色了。远处摇来两只扁舟,远远的便望见水里窜上窜下的鱼鹰,湖面一下子便活跃起来,阳光、湖水、鱼舟,一时之间竟有一种入画的感觉,等回过神来抓起相机的时候鱼舟已走远,只得远远的拍了几张。
天色渐暗的时候我们也踏上了北上丽江的路,车子走了许久心中仍旧没有平静,远远的似乎还能在暮色中隐约看见苍山轮廓,别过大理,只是想着,何时,再来一次!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3-31家住文化坊
- 2014-03-31时髦祭品烧出文化机制短板
- 2014-03-31“民间文化大使”笑阳的追梦之旅
- 2014-03-28漳州市平和县国土资源局开设廉政文化道德讲堂
- 2014-03-27一条大江和一座文化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