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海松
2月13日,农历正月二十二,是母亲88岁生日,驱车1个多小时,回到乡下老家为老母亲祝寿,心中洋溢着幸福;这么多年来,母亲在弟弟、弟妹的精心照料下,耳不聋、眼不花,精神矍铄,满面红光,村里的大事小情,比年轻人还清楚,看到膝下满堂儿孙,老人喜不自禁。
准备午饭时,妈妈到她自己的“小库房”里取粉条,我也跟了进去。其实妈妈的“小库房”也就是一间放杂物的小屋,平时总锁着,钥匙自己把着,没有特殊情况,她从不让我们进入,这次,我随母亲走进她的小库房,母亲也没有责怪,进入那里,两件熟悉的物品进入我的视线,那就是一辆纺车和一架织布机,我好奇的问妈妈:老妈,这么多年纺车和织布机您还留着哪?母亲疑惑的看着我说,怎么不留着呀,这是我的宝贝呀,要知道现在的棉花布这么值钱,我还给你们纺线织布,让你们还和小时候那样,穿妈给你们织的粗线棉布衣服。可惜妈妈老了,纺不动线,织不了布了.说完,妈妈走到纺车前,把右手食指往纺车手柄里一穿,摇一下纺车,“嗡、嗡,嗡,吱儿、吱儿……”纺车声声,一如从前,望着慈祥的母亲,看着陈放多年的纺车和织布机,泪水从我的双眼涌出,记忆的闸门喷涌打开,回到了母亲为我们纺线织布的年代……
在我的记忆深处,母亲纺线,织布,从没停过,在那个什么都凭票据购买的年代里,在商场买布做衣服或者购买成品服装对于农村人来讲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情呀,没有布票,即使有钱也买不到布,可是每个人都要穿衣服呀,于是,纺线,织布就成了农村家庭妇女必备的技术,哪家说媳妇,首先要问的就是这个姑娘会纺线,织布吗?会做针线活吗?要是不会这些,对象肯定不好找。在日常的生活中,谁纺线、织布的技术好,就是村里的“名人”,母亲就是村里的纺线、织布的“明星”,同样多的棉花,她纺出的线又多又细,弹性好,不结球球,她织的布花样多,密而细,没有任何疵点,村里好多闺女媳妇儿都到我家和母亲学习纺线、织布的技术,而母亲毫不保留的把这些技术传授给她们,夜幕降临,百户人家的小山村,家家户户纺车声声,织布机“啪啪”奏响,犹如和谐优美的奏鸣曲!
母亲说,她纺线织布的技术是姥姥教的,13岁就开始和姥姥学,身材瘦小的她坐在纺车前,拉线的张力不够,纺出的线粗细不均,为此姥姥没少揍她。严师出高徒,母亲不但纺得一手好线,还和姥姥学会了织布,用手针做衣服,做鞋子,到17、8岁的时候,她就是纺线织布的能手了,姥姥到处夸她。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3-31家住文化坊
- 2014-03-31时髦祭品烧出文化机制短板
- 2014-03-31“民间文化大使”笑阳的追梦之旅
- 2014-03-28漳州市平和县国土资源局开设廉政文化道德讲堂
- 2014-03-27一条大江和一座文化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