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前行,又至“皇帝下榻处”,在这座历经百年沧桑仍不失其高大原貌、独特风格的建筑物前,我不由得肃然起敬,由衷地叹服古时匠人们的智慧。相传,康、乾二帝南巡时都曾在此驻跸。据说康熙还赐予了房东家一个“滚龙绣锦毯”,覆盖在其迈过的门槛上。清时大小官员凡经过此地,见滚龙门槛,如见君面,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均行大礼,成一典制。念及顺和村马家接驾有功,乾隆皇帝又曾为马家题写了一块匾额,上书“善行可风”。这块匾马家一直视为无价珍宝和至高荣耀,还专门建了匾房,珍藏了230年之久,可惜“文革”期间被毁。读着印在厚重砖墙与屋顶鳞次栉比小瓦上的历史遗迹,不觉感叹了一句“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与“皇帝下榻处”相比,“状元胡同”已然看不到半点当年的影子,尽管这里的古迹荡然无存,但人们口耳相传的故事却能够再次丰富游客的想象——传说有次康熙初到南阳镇,皇帝顺口向一位十五六岁的少年问道:“京城到济宁,一路上山多、水多、人多,不知济宁州何多?”少年闻声不假思索地答道:“一山一水一圣人。”康熙闻听面露微笑,双目环顾,看到一家茅屋上趴着只花猫,风吹之时,猫却一动不动,于是,又随口吟道:“猫趴茅屋,风吹毛动猫不动。”恰巧,前门河边有一狐正趴在岸边汲水,狐狸的胡须都沾满了水,看到此景,少年立即对答:“狐饮湖水,浪打胡湿狐不湿。”皇帝大为惊讶,想不到这依河傍湖的小镇竟有如此神童,一时传为佳话。而那少年也被邻里誉为有状元之才。当年,乾隆一行轻车简从微服私访至南阳的一所私塾,被教书先生认出,因皇帝询问当地风土人情,无人能答,只好把顺和村17岁的马西华找来作陪回话。马西华博览群书,精通当地史迹掌故,他向皇帝介绍了长桥卧波、凫山倩影等名胜,讲岛上人家或临河而居、或面湖而住的地理环境及芦柴小院、青砖高房皆柳遮蒲掩、荷苇屏窗,门前院后,碧波荡漾的情趣。看到马西华口若悬河、侃侃而谈的儒雅风度,乾隆便说:“你或是栋梁之材或是樗栎之株,朕要当面一考。”遂命随行的纪晓岚命题。纪晓岚略加思索道:“皇上刚刚赐你银两,那就以《钱赋》为题,限时一柱香。”须臾工夫,马西华便将卷子恭恭敬敬呈上,乾隆一瞧,但见字体飘逸飞扬,端庄大气。再阅《钱赋》,不禁频频颌首:“《钱赋》揭露了金钱万能、金钱至上的种种弊端,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是一篇切中时弊的好文章,你也有状元之才,今后必得重用。”可惜马西华少不更事,面对皇上钦点状元没有当面谢恩,过后,皇帝也把此事忘却。次年,京城科考,马西华很自信地赶到考场,按照他的才学,考个头名不是问题,可是因他没有贿赂当时的主考官,其考卷又因被他人更换而名落孙山。落榜返乡的马西华自此淡泊名利,不久便离开南阳镇,从此不知去向。马西华虽有状元之才,但却没有真正成为状元,于是也就有了“状元胡同”的故事。
为彰显浩荡龙恩和铭记两位才子,马家族人便在村中竖起两杆大旗,旗杆座由二石扣合使其不沾地土,寓高高在上直达云天之意,故称“马家不沾地旗杆”。但关于“马家不沾地旗杆”的传说,儿时的我听到的却是另一有着传奇色彩的版本。相传有一次乾隆下江南的时候,把大船泊在南阳岛古运河里,乔装打扮后弃船登岸了解民情。刚走至顺河村,突遇大雨,只好在一大户人家的屋檐下避雨。眼望大雨滂沱不停,想到沿途即将成熟的庄稼,不禁愁眉紧锁,随口说道:“秋风秋雨愁煞人!”忽听窗子里有人答曰:“忧国忧民帝王心!”乾隆大奇,谁人能从一句话中窥出我有帝王之心?随叩门拜访。院主人名叫马二秃,是镇上一位富绅,他开门把乾隆迎至上房献上茗茶。交谈之中,乾隆随把身份亮明,直惊得马二秃长跪不起。临行前,乾隆解下随身玉佩赠给马二秃以作纪念。此物为和田玉雕制,通身细润如羊脂,上半部为一条祥龙盘旋,下半部刻一铜钱,龙尾却从钱眼通到玉佩背面,粗看钱、龙分离,细看实为一体,隐喻“乾隆”二字。马二秃有此信物,不需通报可直达龙庭州府。有此际遇,马二秃便立大旗两杆,意在光宗耀祖。至今,“文到阁老武到督,光棍不超马二秃”的故事还被当地村民们传为佳话呢。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3-31家住文化坊
- 2014-03-31时髦祭品烧出文化机制短板
- 2014-03-31“民间文化大使”笑阳的追梦之旅
- 2014-03-28漳州市平和县国土资源局开设廉政文化道德讲堂
- 2014-03-27一条大江和一座文化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