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化驿站 > 正文
情系“十八团渠”
http://wmf.fjsen.com 2014-03-31 17:10   来源:新华副刊    我来说两句

文/许玉国

十八团渠是东西贯穿库尔勒市的一条灌溉渠,主要是灌溉库尔勒垦区及库尔勒部分乡镇的土地,它是我们的前辈为兵团建设所做贡献的见证,这是一条流淌了60多年的清澈的水渠,它是兵团人的象征,是兵团魂的所在。每当我看到十八团渠纪念碑,来到十八团渠旁,仿佛又看到王震将军和步兵六师十八团官兵“屯垦戍边、艰苦创业”的丰功伟绩,我深深怀念前辈们,是他们用一双拿枪的手,创造了兵团的辉煌。为了建设新疆他们用汗水和鲜血,使这块大地展现出勃勃的生机,他们是兵团的第一代,是兵团人的魂。

翻开十八团渠的历史,它是一部悲壮的历史,是一部人定胜天的历史。50年代初期,新疆刚刚和平解放,百废待兴,一支部队来到这一个天山南侧的小镇—-—库尔勒,那就是50年代初中国人民解放军进疆部队的一个团,步兵六师十八团。那时库尔勒还是一个名不见转的地方,周围到处都是一望无际的乱岗沙丘。为了屯垦戍边,建设这块土地,当年,王震将军曾亲自来到库尔勒踏勘荒地,在地图上,他从孔雀河的上游,沿南疆公路到库尔勒之间划了一条红线,他要求十八团的将士要将这条红线变成造福一方的水渠。

开挖这条渠,只有简单的工具,而没有机械,全凭将士们的双手,肩挑手挖,每一米渠道都洒下了将士们无数的汗水和鲜血,这是一条用血和泪,血与汗铸成的渠,我的岳父就是十八团的一名战士,说到挖十八团渠时,心情激动的告诉我“那时,修十八团渠,条件是很差的,干部和战士是没有分别的,大家都一样,团长、政委和战士一样挖大渠。干活根本不分时间,顶着星星出,背着月亮归,那真叫披星戴月。生活也是很艰苦的,吃的是缺油少盐的水煮菜,住的是地窝子。为了早日修好大渠,部队开展劳动竞赛,夺红旗,红旗是流动的,营对营、连对连、排对排、班对班,定额是每个人3方,实际上每天都远远超过定额,有的战士一天挖十几方戈壁,劳动强度很大,工作时间又长,很多干部、战士收工后倒下就睡,没盖被子受凉生病的很多,但是生病也不愿休息,在那种条件下,虽然很苦,可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

在十八团渠的修建中涌现了许许多多的动人故事。在修十八团大渠时,由于用石量很大,当时没有交通工具,全是战士们去几公里以外的山脚下背石头,一天要背七八趟。有一名女战士,绳子磨断了,一时找不到绳子接,情急之下,就剪下了自己心爱的辫子,结好了背石头的绳子,继续背石头,那美丽的麻花辫揽起棱角锐利的石头,这是一个美丽得让人落泪的故事。

我们的前辈就是这样用最原始的方法修建十八团渠,他们用双手在荒原创造了人间的奇迹,十八团的将士只用一年的时间修好了这条造福库尔勒人民的大渠,也为农二师的建设事业奠定了基础。

在农二师展览馆中有这样一张照片,它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大渠在建成剪彩放水时,王震将军纵身跳入欢腾的渠水中,大声喊道:“同志们都下来呀!洗去身上的汗碱!”战士们欢腾着,高呼着,脸上荡起幸福的泪花。为了纪念这条渠,王震将军亲自题名为“十八团渠”。

如今经过“十八团渠”人的努力,现在的“十八团渠”已经全面建成具有节水能力的防渗渠,管理也实现了现代化管理,灌溉面积达到近50万亩,为库尔勒和农二师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看到十八团渠中欢快流动的渠水,我想的很多,我们的父辈也就是军垦第一代,他们为农二师的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但他们总是那样默默无闻,从不炫耀,从不认为自己的工作是多么伟大,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条件多么艰苦,从不知退缩,也正是艰难困苦的环境磨砺出兵团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我是兵团人的后代,是兵团的第二代,我们要继承父辈的旗帜,牢记兵团精神,去创造兵团美好的为了,再创兵团辉煌。

“十八团渠”你是兵团人的骄傲,正如“十八团渠”纪念碑一样永远伫立在我的心间,让兵团精神扎根在心中。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