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化驿站 > 正文
乡村那些旧事
http://wmf.fjsen.com 2014-03-31 16:55   来源:新华副刊    我来说两句

二、夏夜乘凉的说书人刘三叔

谈到刘三叔,在村里那可是一位小有名气的人物,大家认为刘三叔真是太聪明了。因为他满肚子里喝了不少的墨水,在他那总能够听到太多太多的各种故事。

在乡村炎热的夏夜,田里的玉米叶子懒散的几乎纹丝不动。大家到了晚饭时间,总能不约而同的聚集在村子南端的杨树林下,边吃饭,边互相谈天说地。妇女们聚在一起边洗衣服边谈家庭琐事,有时还带来几声叹息;孩童们则在一起玩起了丢手绢、捉老鼠,有时因为游戏胜负判决不公,孩童们厮打起来,家长们跑来进行劝架;而大部分人则聚到杨树林的最南端的高坡上,听刘三叔讲那过去的故事。记忆中《三国》、《水浒》、《薛礼征东》、《五鼠闹东京》、《呼延庆上坟》《风波亭与岳武穆》等小说,都是刘三叔信口拈来的拿手菜。后来自己系统学习中国文学发展史专业的时候,才知道,刘三叔讲的这些都是民间广为流传的话本蓝皮,用专业的话讲叫做“说评书”乡间俗语称作“拉大呱”。

从这一点至少可以看出刘三叔读的书是不少的,而且他的记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相当的好。想想那时的评书白话本还是属于少数的,多数仍然是文言文言事,刘三叔的书场能够常常时而引得大家满堂笑语,时而满座激愤,如此效果,可见刘三叔下的功夫真是太大了。

后来,才知道了刘三叔的年青时代。他是一位有志青年,如果用那时的话说刘三叔在本村应该算得上是毛主席的好学生了,刘三叔直到农中(相当于高中)毕业,他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后来获取了被镇公社党委保送考取大学的资格。刘三叔本就兄弟五个,二哥又正在上着师范类大学,作为独生子的父亲,实在是卯足了全身的力气,才勉勉强强的供着二哥上大学。看到眼里,明在心里的刘三叔,最终放弃了考取大学的资格。想想在那统分统配的就业模式下,刘三叔却能够放弃考取大学的资格,真不知道他究竟下了多么大的勇气!自己在乡镇集体经济的供销社工作,后来个体经济多了起来,计划经济逐渐被取消。供销社更加难以维持下去了,刘三叔下了岗。

现在刘三叔在作为农民的日子里,在忙于农田农事的时候,仍然喜欢阅读那些在今天看来有些陈旧,变得古老的书籍,在村里人的眼中,刘三叔是个值得敬佩的人,每每谁家姑娘出嫁,谁家老人去世,都要请他主持具体大事,成为了一个称职的红白理事。

前些天放假回老家,我有意走到村南的杨树林里,打算再次品味我的童年记忆,可是夏夜乡村的杨树林里已经不再和以前热闹了,只有上了年纪的老人,卷着烟袋,依然蹲在坡上,半晌不说一句话。刘三叔年纪大了,已经去了县城儿子家。至于树林下活泼的孩童们早已不见了踪影,耳边早已没有了那些男人、父女孩童的笑声、争吵声、洗衣声、叹气声、哭闹声。更让我感到非常伤感的是,如今夏夜乡村的杨树下,我再也听不到刘三叔那动情激昂的说书声了……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