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文娟
援藏干部张宇
2012年8月22日上午11点左右,陕西一位援藏干部打来电话,第一句就说:告诉你一件不幸的事。
我大脑一片空白。然后,我和他似乎都沉默了一会,接着他说:噶尔县委书记张宇去世了。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他在胡说。接着否定了自己,一位严谨的援藏干部,不会拿这种事开玩笑。
我明显感到了自己的停滞、惊愕、恐惧。
时间在这一刻显得漫长而艰难,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我说:不会吧,怎么会这样?
接着,我把电话打给阿里地区医院的罗蒙大夫,他是陕西一位援藏医生,这么大的事,他不会不知道。
罗蒙大夫证实了张书记的死亡,并说自己正往医院太平间赶,死亡原因不大清楚。
无法排解自己的胸闷,给两个朋友打去电话,听到他们在安慰我,才发现自己已经泪流满面。
当天晚一些时候,看到了一位援藏干部对当时情景的描述:早上10点50接到电话,让马上到噶尔县武装部,张宇书记去世了。赶快开车过去,一路上大脑里推测着各种可能,最大的可能只能是交通事故。用了五分钟,赶到武装部,冷酷的现实不得不让人相信了。9点40分,同事叫张书记吃早饭时发现房门开着,他趴在宿舍地上,半个身子还在门口,手中攥着几片花盆里的树叶。阿里军分区卫生人员五分钟后赶到,实施抢救,但回天乏术。看着救护车载着他开往医院太平间,心里感到无比的悲痛和窝火。开完将近一个钟头的紧急会议之后赶到医院,人还放在太平间外的担架床上。太平间简陋得和一个厕所差不多,我和其他几个人赶快把太平间简单的收拾了一下,把他抬了进去,给他擦洗身体,穿衣服,摸着他热腾腾的腹部,感觉到他还在我们身边,可看看他的脸,知道他正在离我们而去。穿衣服时,领带打得不好,希望老张不要在意。
8月24日下午,阿里地区政府网站头条新闻就是《噶尔县委书记张宇同志因公牺牲》。简要如下:陕西省第六批援藏干部、噶尔县委书记张宇同志因突发心脑血管意外,不幸于2012年8月22日10时26分因公牺牲。张宇同志1968年7月出生,199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共青团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委副书记、书记,宝鸡市金台区人民政府区长助理、副区长,宝鸡市金台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宝鸡市委副秘书长等职务,2010年5月作为陕西省第六批援藏干部,担任噶尔县委书记。张宇同志是一名优秀的党员领导干部,在担任噶尔县委书记期间,为推动噶尔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倾注了大量心血,为噶尔发展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沉思良久,觉得张宇的牺牲是一个特例,在阿里又是那样普遍。十多年前的孔繁森就是在这片土地上献出生命的。在阿里,死亡像感冒一样普通,像影子一样与鲜活的生命紧紧相随。但张宇如果不那么操劳,不那么事必躬亲,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结果或许不会如此。
众所周知,海拔4500米的阿里高原,安安静静的躺着,都会心慌气短,痛不欲生,失去高级思维,行动迟缓。谁在高寒缺氧的生命禁区超负荷劳动,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结果只有一条,那就是死亡。
因为书写长篇纪实文学《阿里阿里》,曾经三次前往阿里,接触到许多阿里当地人、边防战士、老西藏、援藏干部,与许多人建立了深厚友谊,张宇就是其中一位。
2011年端午节期间,知道噶尔县领导要去边境慰问几个边防连队和哨所,作为县委书记的张宇自然是县武装部第一政委。我向张宇提出请求,希望同行,他欣然同意,并确定了出发时间。临到出发前,达娃扎西专员接受我的采访,为此,张宇专门为我推后一天去边防连队的时间。前往某边防哨所的路上,要经过一大片戈壁滩,远远看到几顶帐篷上炊烟袅袅,几只牧羊犬向我们奔跑而来,其中一只三条腿的牧羊犬,大概许久没有见到陌生人和事了,新奇得与越野车赛跑。张宇感叹道,这么荒凉的地方,还有人放牧,老百姓真不容易,咱们得加大牧草种植,将更多的牦牛和羊圈养起来,让牧民少受些苦。
到了边防哨所,张书记和县上领导一起,逐个向边防战士敬献哈达,在展开的大比例地图前,与部队官兵屈膝而谈。他说,坚决不能从实际控制线后退半步,关键的时候,要钱有钱,要人有人,有困难,给县上说。
在阿里,我听到过这样一件事。2011年初,噶尔县发生大范围降雪,群众生命财产面临巨大损失,正在内地休假的张宇带领第六批援藏干部返回噶尔,指导抗击雪灾工作,确保了2011年雪灾中无人死亡,保证了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噶尔县委办公楼的大厅和楼道里,四处悬挂和张贴着近期工作动态和照片,宣传栏中前任县委书记的照片异常醒目。我对张书记说,你都上任一年多了,咋还贴着前任书记的照片。他只淡淡一笑。在他简陋的办公室里,他用笔在纸上给我画出大小不一的图形,说要为扎西岗乡典角村40户158人修建安居房,每户60平方米到120平方米不等,两户一盖,上下两层结构,自然分布,此项工作到2012年底全部结束。在边境村盖房修路看似简单,实则不易,需要报请地方政府、阿里军分区、南疆军区、兰州军区,还需中央军委同意。先在典角村建起宽敞明亮的新房,以此为示范,逐渐推广到其他边境村。这是共产党与国大党的对比,中国与印度的对比。
我曾经去过典角村,不需要望远镜就能看到对方国家的哨所。山顶白雪皑皑,山下寸草不生,冰雪融化的小溪边,浅浅的簇簇小草,微弱得令人怜惜。但边防战士和边民依然驻守和生活在这里,工作和生活在边境的人们,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神圣感和使命感,放牧就是巡逻,放牧就是放哨。一年以后,几位阿里人对我说起典角村的新民居,赞叹之情溢于言表。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3-31时髦祭品烧出文化机制短板
- 2014-03-31“民间文化大使”笑阳的追梦之旅
- 2014-03-28漳州市平和县国土资源局开设廉政文化道德讲堂
- 2014-03-27一条大江和一座文化重镇
- 2014-03-26鲤城区和谐家庭文化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