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断地冲刷着世事,潜移默化地将些许事物慢慢抹去,徒留下记忆。然,无论历史长河如何渊源流转,中华传统文化却依旧经久不衰,在不断前行的时代条件下,默默闪烁着其独有的智慧光芒。
我们都成长于同一片土地,拥有着相同的中华血统,接受着相同的文化教育。而真正将我们区分于他人的,除了自身相貌与性格,便是将我们培养长大的,至关重要的,每一个家庭环境。
不言而喻,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风,不同的家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长期的家庭生活传承逐渐形成和积淀出每个家庭不同的日常生活方式、家庭文化风范和道德伦理品格,进而影响着每一代子女的家教如何。可以说,中华的传统美德早已深深扎根于百姓日用伦常之中,挥之不去。家风家教的唤醒与建设,无疑是人伦教化的良好载体,引导着中华传统的直接走向,成为延续优良文化传统的好方式。好家风好家训,于某种程度而言,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与延续,它是牵引一个名族不断成长的标杆,进而引领着一个国家成熟的方向。
早时曾国藩便已指出:“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这是他给自家兄弟的家训,也是他自身对家风的定义。在他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中,写了近1500封家书,其家书行文,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却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极富说服力、感召力。其家弟也最终都能如其所愿,有所想有所为。可见,一个明确的家训,一个良好的家风,对个人培育必是至关重要的。也只有每个人都能有所感悟,有所进步,才会将这传统文化精神世代传承,最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付诸于实际。
着眼当下,我们每一个人,也都在各自独特的家庭环境下逐渐成长,逐渐懂事的。父母亲们的言行教诲,早已在日积月累的每一天中,形成了一本独一无二的“生活教科书”。好比于我自己,许多习惯许多言语,便像极了父母亲。我想,这并不是遗传,而是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模仿”。因为彼此熟悉,因为有着尊敬,因为深厚亲情,他们的习惯,他们的风格,便在悄然中逐渐改变着我。母亲常言:“屋宽不如人宽。”她以身作则,我亦步亦趋。这便该是好家训好家风的一方面了吧。它在时间的流逝中慢慢沉淀,不要试图突然改变它,而要努力从良好开端后一路坚定走下去。
家风家训,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力量,这种种无言的教诲与无字的经典形成无穷能量并影响深远。好家风好家训,无疑是传统文化的一种无形传承,它将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拔高,自身修养不断完善,最终提高整个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精神文明。所谓“修身齐家平天下”,或许也即是如此。(张昕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