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历来有崇德重德、尚德倡德的传统,商代有“六德”:知、仁、圣、义、忠、和,春秋时期有仁、孝、悌、忠、信等道德规范,宋元时期形成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八德”。现当代学者将中国道德文化的核心理念归纳为忠、孝、和、礼、义、仁、恕、廉、耻、智、节、谦、诚13个方面。这些道德力量不断传承,构筑了我们共有的道德家园。
常言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强调的就是道德对于个人修身立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取得历史性进步的今天,却遇到了“道德的困扰”, 出现了许多败德现象。诸如“自己的父母不去赡养”、“老人跌倒无人敢扶”、“小孩落水围观者无人相救”、“歹徒当街行凶没人制止”等现象,时有耳闻。一些党员干部放松了政德的约束,背离了“政者,正也”、“为民、务实、清廉”等要求。“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等荒谬的“雷人雷语”频出。部分商人为追求经济利益,采取卑劣的手段欺骗消费者,假冒伪劣横行,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社会公众在对各种败德现象同声谴责的批评声中,发出了加强道德建设、改善道德环境、治理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强烈呼唤。
加强道德建设,治理道德问题,是一项全民共建共享的民心工程,每个公民都负有道德建设的责任,都是道德建设的主体,每个公民都应该成为道德建设的参与者,而不能只当旁观者。比如,一些人一面抱怨“人心不古”、“人情冷漠”,一面又提醒家人“出门少管闲事”、“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一面抱怨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一面又对廉价仿冒名牌趋之若鹜;一面抱怨公共秩序混乱,一面又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逆行闯红灯,等等。这种相互矛盾、“双重标准”的心态,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正是当前道德问题突出的温床和土壤。
因此,加强道德建设、改善道德环境要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道德建设的成就人人有一份功劳,道德领域的问题人人有一份责任,道德大厦的建设需要每个社会成员添砖加瓦。上班要恪守职业道德,在家要注重家庭美德,出门在外要讲究社会公德,要怀着对亲人、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感恩之心,处处信仰道德、学习道德、传承道德、践行道德、实证道德,用行动营造“抑恶扬善”的道德风气,推动社会道德的进步。
只有人人修身自律,躬行实践,才能积小流而成江海,积小善而成大德,从而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德风尚。(窦统伟)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3-24文明祭扫倡议书 清明最炫文明风
- 2014-03-24低碳祭扫 你离文明有多远?
- 2014-03-24文明低碳与清明祭扫
- 2014-03-24第四届“校园文明博客节”海沧天心岛小学启动
- 2014-03-24福州迎来艳阳天市民电缆上晒衣服 不文明还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