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日,诚信照例又会被再次强调。诚信本是做人之本,孟子早就说过,“人无信不立”,可眼下,诚信在一些人身上竟然成了稀缺的品质,这委实值得社会反思。
审视当下的现实,人们时不时地陷入信任缺失的窘境,医生和患者之间,连最基本的互信也缺乏,乃至关系紧张到以拳头解决纠纷;老人摔倒了,路人连扶起来的勇气都没有,因为他们害怕被讹诈;一些公共事件的及时辟谣,也会招来毫无根据的怀疑,老百姓成了“老不信”……信任的缺失,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对什么事都怀疑,进而拒绝真相和事实;间接的后果就是加大了社会交易成本,导致每个人都得为失信付出一定的代价。
但不管如何,一个社会总是有基本的公共价值,总是有积极向善的力量。我们看到:骑车上学不慎刮蹭路边宝马轿车,扬州大学附中的90后学生徐砺寒选择给车主留下致歉纸条;今年1月刚刚去世的“诚信老爹”,承诺“人走账不灭”,7年来,勒紧裤腰带还掉40多万元;广州有个无人售报亭,档主70多岁的欧婆婆始终相信,买卖全凭良心……这些诚信的坚守,闪耀着的不仅是人性的光辉,更多的是对社会诚信的构建,对社会公序良俗的衡量。他们犹如一杆标尺,丈量出了诚信究竟能带来多大的感动?更进一步,在感动之余,我们当反求诸己,作为个体,对道德诚信的追求,应该是不断向上。而正是每个个体的道德向善、以诚待人,才构筑了整个社会的诚信大厦。
难能可贵的是,现实中不断涌现出“最美XX”、“托举哥”、“诚信油条”等诸多诚信之举,人们在感动之余也会发现,在社会的各行各业、各个阶层,总有坚守诚信的敢于担当,他们不约而同地用自己的行动,阐释了诚信的价值无量。
前不久,中央文明办等八个部门和企业联合会签了《构建诚信、惩戒失信合作备忘录》,拉开了第一轮联手惩戒失信者和失信行为的大幕,这也让每一位国人清楚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事实上,从几年前提出“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到“诚信”被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到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诚信已越来越受到重视,政府意识到要以自身的公信力,为社会诚信率先做出表率;企业意识到要诚信经营,才能赢得市场和消费者;公民意识到要人人诚实守信,才能找到安身立命之本。有了众多个体的诚信坚守,再加上社会不断凸显的对诚信的价值取向,相信一个人人守信的信用社会很快就会实现。(李子岳)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3-24文明祭扫倡议书 清明最炫文明风
- 2014-03-24低碳祭扫 你离文明有多远?
- 2014-03-24文明低碳与清明祭扫
- 2014-03-24第四届“校园文明博客节”海沧天心岛小学启动
- 2014-03-24福州迎来艳阳天市民电缆上晒衣服 不文明还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