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图片新闻 > 正文
传承年俗文化 城乡喜过除夕 记者赴各地感受传统年味
http://wmf.fjsen.com 2014-01-31 14:29   来源:泉州网    我来说两句

家家户户蒸米粿年年有余生活好

地点:德化县汤头乡汤头村

舂米

按照德化县农村的传统习俗,家家户户过年都要蒸米粿迎新春。因为米粿象征着金条、银条,寓意年年有余,丰衣足食。一粒粒饱满的冬米经过了浸泡、蒸煮、碾碎之后,又再次蒸煮,用石臼舂米……圆圆的米粿看似简单,制作的工序却很复杂。近日,记者来到德化县汤头乡汤头村,随当地村民一起做米粿,感受浓浓的过年氛围。

先煮后磨蒸熟米团

从德化县城行驶出发,走了近一个多小时的盘山公路,记者来到了汤头乡汤头村村民郭达群的家。此时临正午,木制老屋里已聚集了好些回家过年的人。60多岁的郭达群在灶里添好柴火,烧开一锅水,再把泡好的10斤冬米倒入,不时搅拌。在柴火的烈焰下,大概7分钟冬米便煮好。他捞起米,沥干,放入木桶中,移步至院子里。

院子里有一个石臼,像一个巨大的碗,里面放着一根大木槌。他把米全部倒入,再用木槌一边抡,一边磨。“要磨到米出现黏性,不再一粒一粒。”一旁,他的妻子端了一盆水,双手浸湿,在郭达群抡的间隙里为米团翻面,偶尔抹一下木槌底部,不让其沾上米粒。15分钟后,他把磨好的米团掰成一个个小团,放入木桶里。

此时,厨房的灶火已烧得很旺。他把木桶放在装水的锅里,盖上盖子,开始蒸米团。“第一次煮相当于把米煮软,这一次要蒸熟,让米更富弹性。”他不时地添几根柴火,一个多小时后,米团蒸熟。

责任编辑:陈颖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