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夙夜在公,为民服务,为国尽力”,“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牢记人民重托,牢记责任重于泰山”。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的讲话中,“人民”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也处在他心中的最高位置。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400个日日夜夜,中央领导深入河北阜平山区踏雪“访真贫”,来到“瘠苦甲天下”的甘肃定西问民生,走进首都北京工地“夫妻房”关心农民工,探访湖北恩施农村记下“烦心事”,穿上陕西老乡赠送的布鞋“走百姓路”,在山东济南叮嘱从事家政服务的“阳光大姐”……风雨兼程的足迹,展现出强烈的“为民情怀”。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民的前提,是读懂人民。当历史发展标注出全面小康的崭新目标,人民期待什么?“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习近平总书记概括的这“十个更”,说出了群众的心里话,也是党和政府着力解决的民生清单。
“抓民生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为民的关键,是有改善民生的措施。一年来,启动收入分配改革,构建橄榄型的收入分配格局;推动异地高考破冰,提高重点大学农村子弟比例;整合食品监管职能,捍卫人民“舌尖上的安全”;推进司法改革,努力让每个案件体现公平正义;大病保险扩容,缩小城乡医疗差距;拉开新一轮棚改帷幕,开展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这一系列措施,无不是以“民生”为关键词,诠释着“用政府紧日子换群众好日子”的理念,努力提升着百姓的“幸福指数”。
“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为民的目的,是让群众得到实际利益。2013年1至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累计106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18%,人们的“饭碗”多了起来;城乡居民收入为20169元、7627元,分别同比名义增长9.5%、12.5%,把GDP增长甩在身后,大家“腰包”鼓了起来;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九连增”,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提至280元,13.4亿人看病能报销,社会保障网密了起来;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房620万套、基本建成410万套,安排棚户区改造304万户,“忧居”变“宜居”。一个个民生的朴素愿望正在变为现实。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这句话既是对过去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下,全国人民将满怀信心地走上实现国家梦、个人梦的新征程。(杨章裕)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3-12-30让中国走出文化自信之路
- 2013-12-30圣诞节回归平静彰显文化自信
- 2013-12-30重拾文化自信 走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意道路
- 2013-12-25收获掌声赢得自信 晋江有支聋哑跆拳道表演队
- 2013-12-16道德自信是抚平“道德伤口”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