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热评 > 正文
“用人唯编”是人力资源的计划体制
http://wmf.fjsen.com 2014-01-16 16:26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2007年,25岁的张成因为在郴州某基层单位工作突出,被“借”到了省直某局机关上班。“但工作关系一直在原单位挂着,没能正式调进省局。”但6年后,单位正式清退“编外”人员,因为是借调的,所以他成为了其所在单位100多号被清退人员中的一分子。(人民网1.16)

因为优秀,所以出众,是不少基层同志得到上级赏识和认可的重要因素之一,他们中的不少德才突出者得到了组织的重用,这不仅生动实践了党的任人唯才、德才兼备的选人用人路线,而且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注入了源源不竭的鲜活基层动力。

然而,就在“德才门票”一路畅行的同时,却有一条看不见的绳索牢牢的束缚着基层同志的成长之路,那就是“编制”。不少基层同志因为优秀而被上级长期借用,辛辛苦苦,任劳任怨,丝毫不比编制内的同志差,也许因为他们有一份危机感,所以不敢懈怠,但与之付出严重不对等的现实却是同工不同酬,甚至厚工薄酬,而同一个岗位上班、工作的“正规军”们却报酬丰厚,此种现象不仅存在于党政机关的编制内与编制外,更广泛存在与企事业单位的正式工与临时工之中,裁人先裁编制外、出事就找临时工的奇怪现象已经严重模糊甚至扭曲了勤劳和智慧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地位,取而代之的是身份和编制这些机械的分配价值原则的桎梏,收获不再以付出为标准,价值也不再与贡献挂钩,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职业观已似如累卵、岌岌可危,其带来的直接后果则是人才的埋没和智慧的湮灭,同时形成大量的优秀人力资源浪费。

不能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经济建设热情曾经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一大弊病,然而今天在“围城内”的人们同样面临这样一个“人力资源管理实行计划体制”的现实的问题,如何调动广大公职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他们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同时也是新形势下提高行政效率、打造廉洁政府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虽然实行公务员聘任制、绩效工资制等改革措施呼之欲出但却又蹒跚不前,基层公务员“端水扫地以证明我的存在”“温水煮青蛙”“跳出围城”的言论都从侧面不同程度的佐证了编制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利用体制的僵化和落后。

一个社会最大的财富就是运用恰当的方式激发所有人的聪明才智,让每一个人都能尽情的释放自己的智慧和潜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我们应当积极的创造更加公正、畅通的人才流通渠道和平台,进一步探索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让每一位有德才的人都能得到的组织的信任、社会的认可和丰厚物质的回报,不断为全面深化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智力保障。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