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热评 > 正文
从“爸爸去哪儿”看本土娱乐节目“去哪儿”
http://wmf.fjsen.com 2013-12-30 16:58  陈媛 来源:满洲里文明网    我来说两句

近来,说起《爸爸去哪儿》怕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同去年的《我是歌手》相比,《爸爸去哪儿》的爆红程度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与《我是歌手》相同的是,这同样是一档电视版权购自海外的娱乐节目,而更让人担心的是,以《爸爸去哪儿》为代表的户外亲子类节目俨然已引起了“小伙伴”们的注意,接下来众多卫视的跟风之举怕是又会让户外亲子节目如同歌唱类选秀一样,成为下一个泛滥荧屏的节目类型。《爸爸去哪儿》——又一个娱乐节目“舶来品”的一夜走红再次暴露出了中国本土化娱乐节目该何去何从的老问题。

从最初的《综艺大观》到后来的《真情》、《艺术人生》,再到现在的《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我国的电视娱乐形式已经从综艺时代步入到了全面娱乐的时代。《综艺大观》播出近14年后于2004年无奈停播,情感类谈话节目从兴起到衰败也不过5、6个年头,而以《我是歌手》于去年在我国兴起,今年便遭遇了广电总局对此类节目的调控政策。如此看来,就算有“舶来品”这一符咒傍身的《爸爸去哪儿》怕也火不了多久。

在综艺娱乐节目存活周期越来越短的状况形成原因里,观众娱乐品味的变化与选择的多元化因素不容忽视。从最初的“综艺思维”到现在的“大娱乐化”,观众的娱乐品味变化从银屏中娱乐节目的更新换代可见一斑。从三、四个电视频道到现在动辄上百的频道选择,观众的决定权增大了。但是,当前我国本土化娱乐节目面临的困局,是不能够完全把责任归咎于观众的。毕竟,娱乐节目与观众是一种“互相成就”的关系,观众的娱乐口味被惯坏,同娱乐节目制作者盲目跟风的做法脱不了干系。

缺乏创新,盲目跟风,依赖海外模式成为目前国内娱乐节目市场的顽疾。娱乐节目的竞争已经不能用激烈来形容,简直是惨烈。本土娱乐节目要想熬出一片天,就不能再只是单纯的将海外成功模式“本土化”,还需要在把握观众娱乐规律、创新眼光、打破常态、节目模式求变求新上下功夫。要做到这些,就需要电视节目的制作者把握以下几点原则:

首先娱乐不能“没边没沿”,靠无底线消耗明星与社会道德来博眼球。这就要求要坚守品质、品位与品格,提高文化内涵。以《爸爸去哪儿》为例,取得了收视率的同时也传播了被大众广为接受的家庭观、团队观,兼具了收视率与品质。

其次是把握从“明星”到“民星”的平民化娱乐趋势。纵观一些成功的娱乐节目,平民化与生活化已成为其重要的传播策略。《爸爸去哪儿》不正是一群昔日遥不可及的星爸们带着自己的孩子们在最普通的生活环境中过日子么。

再次,电视节目的观赏媒介不必拘泥于电视银屏,电视娱乐节目要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还需结合现代传播工具,整合报纸、网络等相关媒体资源。就播放数据显示,仅前三期《爸爸去哪儿》,优酷播放量便已逼近一亿三千万。

当然,本土娱乐节目闯出一片天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因此在跟踪、引进、学习海外成功模式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根据国情和国民的收视习惯,抓紧节目创新,开发出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新电视节目内容和形态来,唯此才能为本土娱乐节目注入更持久的竞争活力,真正形成我们自己的娱乐品牌。(陈媛)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