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出席志愿服务工作座谈会时强调,要把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条有效途径,加强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志愿服务文化自觉。(据中国文明网)
笔者对此深以为然。虽然近几年来我国的志愿服务活动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总的看来,参与人群单一、参与人数较少、主动参与意识差、“三分钟热度”等问题仍然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象刘奇葆部长强调的,努力培育志愿服务文化自觉,让志愿服务成为每名社会成员的主动行为。
如何培育志愿服务文化自觉?笔者认为离不开潜移默化的教育。
苏轼曾有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同样,长期接受志愿服务理念教育,志愿服务自觉意识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比如我省最近一个时期组织开展的“善行河北立德树人——优秀志愿者高校巡讲”活动,通过11场的巡讲,直接受益人群近4000人,影响了在校大学生和青年教师近30万人。这就是加强志愿服务理念教育的一个很好的载体,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近日,笔者又从网上看到,教育部12月9日在京召开座谈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精神,要求把志愿服务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考察和评优升学的重要依据,相信此举一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广大青少年志愿服务自觉意识的养成,促进青少年志愿服务的制度化常态化。我想,我们的其他地方和部门,也可以借鉴教育部的做法,把志愿服务教育融入干部职工、社会公民的日常教育当中,通过道德讲堂、传统礼仪知识讲座、公益广告展播、功德录、文化墙等形式,激发人们内心的志愿服务自觉意识,树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
除了言传,还要身教。先进典型、公众人物的志愿服务自觉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积极的教育和引领作用。比如当代雷锋郭明义,不仅自身投身公益,还发起成立郭明义爱心团队,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了社会公益活动,目前全国各地成立的郭明义爱心团队的分队、大队、小队已达170余支,6万多人加入其中,累计捐款200多万元,在新疆、重庆援建希望小学各1所,资助困难学生2900多名,无偿献血130多万毫升,捐献造血干细胞血液样本5000多例,800多人成为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再如我们河北省霸州市新利钢铁公司的常务副总侯振国,吸引、带动身边人成立“侯振国爱心团队”,成员达1500人,几年时间筹集善款500余万元,先后让18名大病患者重拾希望、500多个贫困学生重返课堂,为700多个困难家庭重新带来了温暖。我想,如果能有更多的影视明星、社会名流能够象郭明义、候振国一样,主动参与志愿服务,一定能够发挥其教育示范作用,吸引、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收到“滚雪球”的良好效应。(刘义勇)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3-12-30解决让座问题不能寄望于道德绑架
- 2013-12-30完善道德“生态系统”
- 2013-12-30志愿服务彰显社会道德力量
- 2013-12-30贴心帮扶道德模范让好人有好报
- 2013-12-30道德之树 不应掩盖事实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