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热评 > 正文
遗体捐赠“不能上门服务”伤害爱心
http://wmf.fjsen.com 2013-11-25 17:09  唐伟 来源:四川文明网    我来说两句

22岁湖北枣阳小伙张琪突患白血病,病危之际致电武汉市红十字会(以下简称红会)捐献遗体,却被告知不提供上门服务,引发广泛关注。13日,武汉市红十字会表示,待张琪与父母商量后,将全力配合其进行遗体捐赠,让他的爱心得到传递。(《京华时报》11月14日)

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传统理念下,一个人作出捐献自己的遗体决定很不容易。更何况,在病危之机,还想到把自己的遗体捐献给社会,以便发挥更多的作用,这样的爱心值得鼓励和弘扬,也是当下最需要的社会正能量。然而,一句“不能提供上门服务”的回复,让爱心者的内心受到了伤害,并通过新闻传递而释放出“捐赠难”的寒意,对于整个社会的捐赠积极性,也将是一次严重的打击。更重要的是,相关慈善机构的形象,也将会因之再度受损。

与“不能上门提供服务”相对应的,便是遗体捐赠数量的稀缺。时下,捐献的遗体主要用于医学院的解剖课,遗体的稀缺严重影响医学教学质量。据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于恩华介绍,现在学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大概平均每10人只能解剖1具遗体,一些非临床医学专业的医科生则根本没机会动手操作。没经历过解剖实践,学生会缺乏人体形态学的概念,会严重影响医学教学质量。

另一方面,有关统计数字显示,每年我国有100万人进行肾透析,30万人死于肝功能衰竭。尽管每年有1万余名患者接受移植手术,数量仅次于美国,但器官移植的需求是150万,缺口巨大,许多患者因等不到供体抱憾而终。从2010年起,中国红十字总会和卫生部宣布正式启动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建立我国人体器官捐献体系。而这其中,包括遗体捐献志愿者的可移植器官。这意味着遗体捐献不仅解决了医学教学所需,更重要是,能够为紧缺的器官移植找到供体。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