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用社保卡进行预约挂号。(本报记者 陈立新 摄)
市人社局以金保工程建设为契机,着力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的业务经办信息化和公共服务智能化建设,按照创建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的要求,创新应用模式,促进服务方式多样化、智能化,努力建成智慧社保、智慧就业。
数字
超过1000个
我市社会保险系统网点超过1000个,它实现了社会保险参保管理、基金收缴、费用记录、待遇审核、费用支付、基金管理、信息查询的信息化管理;实现了医疗保险费用的实时结算。
400万张
截至今年9月底,我市各项保险参保人数已超290万人,发行社会保障卡400万张,使该系统的服务人群基本覆盖全市市民。
每天6万多人
通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市人社部门平均每天对外服务近9万人次,其中业务窗口收件处理每天超过3000人次,12333咨询电话每天约6000人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站每天访问量约7000人次,每天使用社会保障卡看病购药的约61000人,极大地方便了市民。
荣誉榜
●2004年10月,人社部在厦门召开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会议,充分肯定了厦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成绩,并向全国推广厦门经验。
●2005年“厦门市社会保险信息系统”获厦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6年获厦门市合理化建议一等奖。
●2006年,厦门市被人社部定为我省唯一一个全国“金保工程建设示范城市”,并于2007年11月通过部年度验收。
●2007年“厦门市金保工程信息平台” 获厦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8年“厦门市金保工程信息平台” 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3年被定为全国电子社保示范城市。
业务经办信息化
将村卫生所也纳入医保管理
厦门日报讯(记者 黄怀)到今年底,我市将实现厦门医保的全省同城结算,市民不用再到社保经办机构办理报备等手续,即可到我省的其他8个地市随时刷社保卡就医、购药,由系统自动实时结算,大大方便了市民求医。
这是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经办信息化建设的又一惠民举措。
我市的社会保险业务经办,以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简称五险合一系统)为依托,覆盖了全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税务机构、银行)、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
有效防止社保基金冒领与流失
2012年以来,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市人社局继续加大惠民举措,设立医疗保险健康账户,完成医保健康账户划拨,实现健康账户支付医院和药店刷卡费用,实现家庭医保共济网登记和共济使用。截至2013年9月底,门诊使用健康综合子账户123万人,减轻参保人员自付医疗费负担19895万元;住院使用健康综合子账户10.66万人,减轻参保人员自付医疗费负担6537万元;使惠民政策真正起到惠民的作用。我市首次将45家村卫生所纳入医保定点机构管理,进一步方便了农村居民。
同时,加强医疗稽核预警分析,通过预警稽核信息系统,综合运用各种信息化的手段,预防冒用他人社保卡购药和刷卡换药现象,充分发挥预警稽核信息系统的作用,仅2012年就对292家次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不同形式网上预警,对现场检查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的23家药店,开展专项预警,对9家存在突出异常行为的机构推荐稽核,不予结算金额72.01万元;共对存在突出异常行14家医保定点机构进行稽核,不予结算金额282.51万元。
另外,通过与公安共享死亡人员信息库、与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共享失业信息、推行异地生存认证等措施,停发享受社保有关待遇死亡人员7686人,停发养老保险金192.62万元,有效防止了社保基金的冒领与流失。通过银联身份认证,使发出的每一分钱都能切实发到参保者个人手中,做到待遇资金发放的零错误。
让您足不出户找到心仪工作
只要登录人力资源网站,你就可以了解到全市的企业用工和个人求职信息,在厦门的所有镇街和社区、行政村,借助社区服务平台和自助机,市民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就业失业登记等就业业务、找到心仪的工作。
目前,厦门市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市本级、6个区、37个街道(镇)、483个社区(行政村)、8个农场,以及全市各区就业(再就业)培训机构、各职业技能鉴定站和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的300多个网点的四级联网运行,真正实现了全市范围内的就业信息共享。该系统在全国率先实现将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就业(再就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就业管理服务工作集成为一体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使职业介绍、就业失业登记、促进就业优惠政策申请、就业培训管理、技能鉴定等全部业务经办实现信息化管理,并实行外网申请、内网审核经办的业务模式,实实在在方便了企业。
厦门的用人单位是否发生过劳动关系突发事件,有没有出现过拖欠工资的现象,都将“记录在案”。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系统结合了劳动保障监察的日常巡查、书面审查、诚信制度、劳动保障基准认证、劳动保障信访、“110”联动、劳动突发事件等业务,开发出了市、区两级劳动保障监察信息和诚信管理系统,实现了市、区两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企业信息、劳动保障监察案件、劳动保障信访案件处理数据的共享和监控,有力推动了企业诚信建设,切实维护了我市的和谐劳动关系。
公共服务智能化
“随身社保”全天服务市民
本报讯 (记者 黄怀)“一个号码、一个网、一张卡、一个窗口、一个平台、一台机”,市人社局通过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提供面向社会公众的公共就业服务、社会保险服务、职业培训服务、协调劳动关系和法律援助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凸显了全方位、多层面和快捷方便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服务功能与格局。
在全省率先成立12333咨询中心
2004年底,我市率先在全省成立1233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电话咨询中心,建立了一套“一口对外”的、统一的现代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客户服务体系,使用人单位和个人只要拨打12333就可得到方便、实用、全面、标准及高效的有关劳动就业、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劳动关系等方面的服务,实现公众咨询、信息创建、业务受理、信息反馈、投诉举报、统计分析及决策等一体化的处理与管理,使百姓咨询有路、投诉有门。目前平均每天受理话务量超过6000人次,平均时长2.5分钟。12333已成为我市人社局的一张响亮的名片,是政企合作的成功典范。最近,被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评为2013年倾听民声金铃奖之“民意畅达奖”。这是第一个由民间评选,旨在表彰公共服务热线在收集民意、反馈民情、督促问题解决方面的努力。
人力资源业务通过网络经办
通过市信息技术服务中心数据共享平台,共享了公安、计生、卫生等部门的信息,实现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的外网申请、内网审核经办,并在网上查询自己社保账户的缴交及待遇支付明细,修改自己的查询及交易密码等。通过人力资源网,用人单位可以方便地在网上进行就业失业登记,用人单位社保补贴等促进就业优惠政策的申请、招聘信息的网上发布,人力资源市场招聘摊位的网上预订、校企对接意愿的网上填报等;个人可以在网上查找自己意向的工作岗位,并自主发布简历等求职意向。
2011年10月,厦漳泉(闽南)人力资源网正式开通,至9月底企业会员已超过5.7万家,为厦漳泉三地的企业和求职者提供了一个统一的人力资源交流平台,促进了三地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
社区服务窗口覆盖全市
市人社局通过金保工程建设,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络延伸到街道、社区、农村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机构,并为这些机构配置电脑、打印机、自助机等设备。目前已有6个区、37个街道(镇)、483个社区(行政村)、8个农场建立了社区服务窗口,覆盖了全市所有的街道、社区以及行政村,并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失业人员可以在社区接受就业援助、查询实时招聘信息、登记个人求职需求、失业保险金申领等,市民可以在社区窗口办理灵活就业认定、灵活就业补贴申请等一系列服务。
2008年8月,“自助服务一体机”在厦门人力资源市场率先进行试点应用,目前已实现岛内外的全面覆盖。产品投入布点运行以来,快速地收集了广大居民和外来劳动力的真实求职意向并建立了良性的反馈机制,登记的信息中有80%以上的求职意愿可以得到就业系统中人才需求库的匹配,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可通过电话、短信等手段,及时与求职者联系,并可实现远程、多次就业辅导。另外,利用自助服务一体机,参保者可以查询社保政策以及自已的社保权益记录,修改社会保障卡密码,打印参保记录,查询技能鉴定及培训考试成绩等。
“自助服务一体机” 自在我市试点运行以来,综合统计使用量约3880人次/日,其中工作职位查询量约4500人次/日,求职登记量约180人次/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自助服务一体机”除了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技能鉴定、就业培训等方面的应用突显优势以外,在医院自助就医领域的试点运行也已于2010年7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面推行,“自助服务一体机”能实现患者门诊自助挂号、医保自助结算、医疗费用金融支付等就诊业务的自助受理功能,为患者构建一个便捷、高效的自助式服务平台。
在全国率先开通社保微信平台
2013年9月率先在全国开通社保微信平台,使市民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关注、查询社保政策以及自己的社保权益记录, 订阅社保等相关业务服务,使市民拥有一个专属的、24小时服务的“随身社保”, 一个公开、便捷的社保信息服务平台,享受一对一的“社保专家”服务,真正做到一机在手,社保无忧。不到一个月时间,社保微信平台用户数已达1.3万个。并开发推广电子社保app客户端,进一步方便参保人员。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3-10-25专家称考公务员热反映收入分配、社保制度改革滞后
- 2013-09-289月30日至10月3日厦门社保卡暂停就医购药
- 2013-09-25厦门社保微信及手机客户端昨开通 手机一摁就搞定
- 2013-09-12屏南县社保中心组织中秋慰问退休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