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2014年国家公务员招考报名结束,已经通过资格审查的人数突破140万。
公务员考试录取制度本身是一项改革举措,但这些年来,由于养老医疗、收入分配等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对“铁饭碗”的改革反而引起了社会关注,人们期待“公考热”能够倒逼公务员制度改革。
年复一年,争夺“独木桥”
近日,“公考报名了没?”成为许多年轻人,特别是大学毕业生见面打招呼的口头禅。与往年一样,围绕公务员考试的消息铺天盖地,“100人争抢一个公务员岗位”成为一年一度的头条新闻。
据权威机构统计,截至报名结束,已有超过140万考生通过报名系统审核,拿到笔试入场券,竞争比例超过100:1,最受考生青睐的岗位竞争比达到6319:1。
我国公务员考试已走过了20年历程。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实施。在此前后,我国涌动着另一股潮流--下海。大批机关干部、知识分子、国企人员放弃“铁饭碗”,转而创业经商、谋求新的发展,相当一批青年也加入这支队伍。
然而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报考公务员。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后,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逐年增加,2011年度超过130万,随后一直维持在100万左右。
分析人士指出,公务员“凡进必考”已经成为“硬杠杠”。通过公开招考,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素质,选拔优秀人才;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千军万马争夺“独木桥”的现象。
“公考”是改革,“铁饭碗”固化利益
近年来,社会上“官本位”思想观念有所抬头:考公务员,进国企、事业单位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专家认为,通过公务员考试获得“铁饭碗”的人,逐渐形成固化的利益。
华中科技大学价值研究所所长韩东屏教授认为,对“公家人”身份的追逐反映了年轻人的现实选择。有人说是害怕竞争,不敢冒险;有人说是出于无奈,平等机会太少。
不可否认,相对于中小企业员工的“蜗居”“蚁族”以及随时面临的“裁员”“减薪”等风险,公务员福利待遇好,自然有无法抵挡的吸引力。
“看病不用花钱,养老有保障,社会地位高,连找对象都不愁。这对我们很有诱惑力。”武汉大学大四学生王巍说。
韩东屏认为,表面上看,年轻人热衷于考公务员是因为“福利待遇好”,实际上反映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滞后。
据分析,体制内外的差异缘于一些制度的不平等,而待遇的“高地”让某些公务员乐在其中,他们不愿主动改革,甚至成为建立平等制度的一种障碍。例如,在养老金方面,公务员体制内外的差距就是养老制度改革的难题。
“公改”取得突破,“公考”才能降温
近些年来,打破公务员“铁饭碗”呼声越来越高。专家认为,要想让“公考”降温,首先要在公务员制度改革方面有所突破,将“终身制”变成“合同制”,将“铁饭碗”变成“瓷饭碗”。
这也是改革的一个方向。1991年,国家选择深圳和哈尔滨探索公务员制度改革。2006年,国家确定深圳和浦东新区试点公务员聘任制。目前,福建、江苏、湖北等地也在试点。
在国企和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启动后,公务员制度改革成为“硬骨头”。国家公务员局负责人表示,将加大改革力度,推进分类管理和聘任制试点工作。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中正认为,破除公务员“职业崇拜”,首先要破除“终身制”,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更重要的是对公务员体制进行改革,从养老、医疗、住房及收入分配等方面建立全社会统一的制度,消除公务员的隐形福利。
“公务员也不能一考定终身,应该树立服务员意识,在服务中不断接受百姓的考核。”许中正说,要不断改革公务员制度,消除体制内外的差异,打破“铁饭碗”,实现社会公平。(记者徐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