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思想道德频道> 综合资讯 > 正文
捐献造血干细胞:用生命影响生命
http://wmf.fjsen.com 2013-11-01 09:45  谢婷 林晗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十年间,中华骨髓库福建分库分别向北京、上海、武汉、广州、香港等地捐献了101例造血干细胞。近年来,捐献者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尽管如此,对于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庞大数量来说,仍需要更多的捐献者——

来自厦门的志愿者杨一林和刘倩赴福州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厦门市红十字会、其单位代表及家属在火车站迎接他们回来。在大家心里,这些捐献者很伟大。

重庆受捐者李丽为厦门捐献者陈仙坤送上锦旗,感谢他挽救了自己的生命。

志愿服务队队员在无偿献血屋内,指导无偿献血者填写《造血干细胞捐献同意书》。

编者按:造血干细胞移植,广泛适用于白血病等恶性

东南网-福建日报11月1日讯(本网记者 谢婷 林晗)血液病的治疗,它使恶性血液病的治愈率提高到50%以上。据统计,我国现有白血病患者400余万人,每年新增患者约5万人。然而,目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与患者数量对比仍十分悬殊。造成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们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相关知识不了解。实际上,捐献中只需采集外围血,正常人捐献后将在短时间内恢复原有的造血干细胞数量,不会损害身体健康。

本期视点,与读者分享几则感人故事,期待引起全社会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更大关注。你的加入、我的加入,将为患者多添一道希望曙光。这是拯救生命的大爱,这是“血脉相连”的善举,让我们共同行动!

千里之外的“最亲陌生人”,给了她第二次生命

重庆女子李丽和福建有着特殊缘分。她说:“是来自中华骨髓库福建分库志愿者捐献的造血干细胞,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眼前的李丽开朗爱笑,如果不说,丝毫看不出病魔曾经带给她的痛苦。

4年前,29岁的李丽被确诊患有急性髓性白血病。“得知诊断结果,妈妈在医生办公室里就放声大哭,全家人都快崩溃了。”回忆起这一幕,李丽声音哽咽。

医生说,要治愈她的病,只有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然而,即使发动了全部有可能配型成功的亲人,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供体,一家人更加绝望。

2011年,中华骨髓库福建分库打来的一个电话让李丽看到重生的希望。她被告知,来自厦门的一名志愿者和她的HLA(人类白细胞表面抗原)配型成功。“当时,爸爸高兴得跳了起来,我的心情也很激动,想象着不久之后又能像以前那样正常生活了!”李丽说。

高兴之余李丽也有些担忧:“志愿者万一不想捐了怎么办?”对于一个苦候合适供体的患者来说,遇上悔捐比没有找到配型感觉更加残酷。

好在一切顺利。李丽在31岁生日那天,接受了厦门志愿者陈仙坤的造血干细胞移植。

术后恢复良好,李丽一直在脑海中描绘着远在福建的“最亲陌生人”的模样,“有好多话想跟他说,我想当面致谢,他不仅救了我的命,也挽救了我的家庭”。

根据惯例,非血缘性造血干细胞捐献中的供患双方在一年内不能见面。今年9月,李丽终于见到了救命恩人陈仙坤。她激动地说:“第一次见面,就有种认识很久的亲切感。”

如今,李丽考取了会计师资格证,即将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李丽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在平均配型成功率只有万分之一的情况下,找到了合适的供体。

据统计,我国现有白血病患者400余万人,每年新增患者约5万人,其中50%以上是青少年和儿童。如今,很多青少年和儿童患者都是独生子女,配型成功的希望,更多得寄托在非血缘性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身上。

“捐献过程很简单,而捐献价值不简单。”第100位捐献者用亲历告诉人们

今年9月26日,22岁的山西籍小伙赵东喆在省肿瘤医院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我省第100位非血缘性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小赵是集美大学社会学工作专业的一名大四学生。这个大男孩平时就热心公益,经常参加义工和志愿者活动。受父母影响,大一时,小赵就开始参加无偿献血,并登记加入中华骨髓库捐献志愿者名单。“助人自助,用生命影响生命。”社会学工作专业的这一价值理念,深深植入小赵心中。

2012年7月,小赵得知自己留存的造血干细胞与我省一名16岁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太幸运了!”小赵说,“能够帮助他人,不仅挽救了他人的生命,也使自己的生命价值得到升华。”接下来的时间,小赵积极为捐献做准备:平时多喝水、晚上不熬夜,并且尽量增加体重。

然而,由于患者病情反复,捐献流程一直无法继续。原以为很快就能进行捐献的赵东喆,时时牵挂着患者的状况。今年8月,患者病情终于趋于稳定,适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赵东喆立马配合,捐献前又先后接受体检、复查。

躺在采集床上的小赵,手臂插着细管,新鲜血液通过细管流入细胞分离机。细胞分离机将采集的全血中的造血干细胞提取出来,其他血液成分则回流进小赵体内。

赵东喆说,许多人对捐献造血干细胞方面的知识很不了解。准备捐献前,还有朋友打电话问他,是不是用一支很长的针在后背的脊椎里直接抽取骨髓?会不会很疼,很难受?对自身的健康是否会有影响?真实的情况是,到医院后的前三天,连续打了几次动员剂,就像小时候打预防针一样,没有什么不舒适的感觉。第四天和第五天的上午,医护人员每次均用三四个小时采集患者手术需要的造血干细胞,仅仅休息10多分钟后,身体就没有任何异样感觉了。

如今,小赵的善举不仅让父母为之自豪,而且父母还积极响应。“我和他爸爸现在都已经登记成为志愿者,如果配型成功,我们也愿意捐献。”从老家特意前来陪护儿子的小赵妈妈庞岩说。

有爱的人是一粒火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中华骨髓库福建分库有这样一支志愿服务队,他们利用闲暇时间,从事我省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宣传招募、动员、高分采血、体检陪同、捐献陪护、送干随访等工作,累计服务时间超过4000多个小时。

这支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有已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志愿者,也有被善举感动而主动要求加入的热心人士。

林熙是我省第42位非血缘性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福州市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队的副队长。2010年,他为四川一名1岁的白血病患儿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当时,服务队队长去医院看望他,让他觉得“这个大家庭很温暖”。捐献后,他也加入了服务队。

“主要是陪伴待捐者,放松他们的心情。有很多人还是担心捐献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我们用自己健康的身体给他们消除顾虑。”林熙这样描述他在服务队的工作。

林熙和队员们也会配合血站的宣传工作,向群众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常识和意义。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捐献志愿者行列。

胡崇华是一名退休职工。201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胡阿姨知道了这支特殊的志愿服务队。

“退休后的生活比较空闲,觉着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从此,胡阿姨加入了这支队伍,参与了每一例造血干细胞捐献的陪同工作。

健谈的胡阿姨觉得自己特别适合这份工作:“虽然是义务的,但得经常到肿瘤医院‘上班’。陪捐献者吃饭、聊天,缓解他们的焦虑心情。”

除了陪同捐献者外,胡阿姨也参与了造血干细胞的护送工作。“感觉好神圣,在飞机上很谨慎,十几分钟检查一次。”胡阿姨说,为了更好地护送造血干细胞,她只带小小的一个行李包,以减轻旅途中的负担。

在胡阿姨眼里,这些和她儿子差不多大的捐献者很伟大。胡阿姨回忆,有位女性捐献者在捐献过程中肚子疼痛,但是她硬撑着不说,直到捐献完成,“他们的阳光、坚持、善良都感动了我”。

因为年龄原因,胡崇华已错过了登记成为捐献志愿者的机会。但是,她希望儿子退伍后能帮她实现这个愿望。“我相信有爱的人就是一粒火种,我们可以感染身边的人,大家一起加入到公益事业中来。这样,这个社会的温暖就会越来越多。”胡崇华说。

秉持理性的态度,爱心事业才能走得更远

到今年3月,中华骨髓库福建分库已经成立10周年。10年间,分别向北京、上海、武汉、广州、香港等地捐献了101例的造血干细胞。近年来,捐献者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尽管如此,对于血液病患者的庞大数量来说,仍需要更多的捐献者。

捐献造血干细胞是要抽骨髓吗?捐完后对身体有危害吗?这类疑问一直存在。不少人认为,抽取造血干细胞,就像是抽取人体的精髓,让人难以接受。“这是人们受传统观念的误导,以至谈捐色变。其实,现在捐献干细胞和普通献血差不多,捐献者无需做手术,献完隔天就能出院。”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说。

志愿捐献者的流失也颇令人遗憾。部分志愿者报名成功后,由于种种原因,联系方式更改了,而骨髓库信息却没能相应更新;此外,也有部分悔捐的情况存在。

通常情况下,志愿捐赠与实际捐赠之间会相隔许久甚至数年。在此期间,志愿者无论在身体状况上还是心理上,都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往往难以被工作人员所掌握,以至其在实际捐赠时犹豫不决。

捐献造血干细胞强调的是自愿原则,志愿捐献者有退出的权利。但譬如配型成功,受捐者为了接受骨髓移植手术,已经先按照要求将自身的免疫造血系统摧毁,若发生志愿者悔捐情况,这就是对另一个生命的不负责。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省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项工作需要全社会的支持,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重大意义,并加入中华骨髓库捐献志愿者队伍,从而让患者有更多配型成功的机会。

“另外,我们希望有更多人加入志愿服务队,已捐者与待捐者分享经验很重要。在捐赠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反复确认捐献者的意向,并细致了解捐献者的各项要求,让捐献者不仅献出爱心,也感觉到被关爱。”他说。

该负责人强调,奉献不能只靠一时的激情,更需要的是坚定和坚持,只有秉持理性的态度,爱心事业才能走得更远。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