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轶闻 > 正文
闽台慈善组织协力救助厦门残障人士杨晓东的故事
两岸爱心抚平的“曲线”
http://wmf.fjsen.com 2013-10-31 10:15  吴在平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返回厦门的杨晓东(左三)在机场受到大家的欢迎。

东南网-福建日报10月31日讯(本网记者 吴在平)30日下午1时许,在厦门机场到达厅,来自厦门慈善总会、厦门慈济中心的志工以及众多媒体记者等候在此,翘首以待一架从台湾飞抵厦门的航班。

“到了,到了。”人群中一阵涌动,在众人的簇拥下,轮椅上坐着的一个年轻人出现在大家眼前。对于很多人而言,这样的坐姿实在是再普通不过;然而,对于厦门市翔安区内厝霞美村残障人士杨晓东而言,这是“蜷曲”着生活19年以来,第一次用一种虽然普通却向往已久的方式,跟家乡的亲人相见。

“欢迎晓东回家!”人们送上真诚的问候,并热烈地鼓掌欢迎。杨晓东从轮椅上站起,缓缓地走向接待厅。“感谢!感恩!”杨晓东轻声地回应着。

时间退回到今年3月份,厦门慈济中心的志工了解到,家住翔安区的杨晓东因患有严重的强直性脊椎炎,从12岁那年开始,就“蜗居”在自家里,不与外界接触,与患有腿疾的母亲和亦有残疾的哥哥相依为命。由于得不到治疗,杨晓东的身躯慢慢弯曲变形超过了200度,脸部因此紧紧贴着膝盖,让他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的形状。杨晓东在上学期间也因此常被同学嘲笑。

杨晓东的遭遇引起了厦门慈济志工的关注,他们把情况汇报给厦门慈善总会,引起了重视,厦门市政协副主席潘世建关心过问并从中协助。厦门慈善总会与厦门慈济志工跨海接力,今年5月底,杨晓东被送到台湾花莲慈济医院就医。

“开刀以后就可以躺在床上了吗?”平躺在床上睡觉,对一般人而言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对于31岁的杨晓东而言,却是他19年来最大的奢望。

接到来自厦门的医疗协助请求,台湾花莲慈济医院医疗团队从今年3月就开始为杨晓东制定医疗计划。医院整合了骨科、麻醉科、复健科与志工团队等资源,从各项检查、术前准备、手术治疗与术后复健等环节做起,组成了一支专业团队,希望抚平这条海峡彼岸而来的“生命曲线”。

然而,困难无处不在。由于杨晓东的身形弯曲严重,医院影像医学部要克服姿势安排上的困难,完成在厦门无法进行的核磁共振、电脑断层(CT)等检查。在手术过程中,慈济医院名誉院长陈英和甚至把自己想象成病人,亲自上手术台体验,精心调整手术台的位置和高度,为杨晓东准备了满足手术条件的专属手术台。在团队共同努力下,医院为杨晓东的腿关节、脊柱实施手术,均取得成功。同时,慈济医院也为其母亲朱金钗的腿疾施行了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手术后,在医院复健科团队和慈济志工的陪伴下,杨晓东从最初舒展身体、抬腿跨出病后的第一步,到独立站在平衡板上,双手上下抛球、训练平衡感与腿部肌肉力量,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现在,杨晓东已经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站起来,完成抬头挺胸等过去做不到的动作。而他也慢慢地摘下了帽子、墨镜等,一改过去回避人群的自闭习惯,尝试着走出户外,参加慈济医院的环保义工等活动。

“抬头挺胸的这一刻,汇聚着两岸交融的爱,打开了杨晓东封闭了19年的心门。”慈济志工代表邱永鸿说。相关人士也表示,这是两岸慈善人士爱心接力的结果,也是厦门市慈善总会与台湾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的再次合作,是两岸民间组织在医疗救助上的又一个典型个案,更是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并拉近两岸情感和交融的感人故事。

“希望赶快回厦门,找一个工作,做些事情服务社会。”在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拿着人生中第一张捐款收据,杨晓东说出了这样的心愿。在厦门机场的欢迎仪式上,他也面对关心和帮助过他的两岸乡亲连连说:“谢谢!感恩!”对于未来的生活,杨晓东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