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是人们开拓视野、放松身心的一种方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旅游业迅速崛起,从火车到飞机,从国内游到出境游,从跟团游到自由行……旅游方式、旅游产品日益多元化,令人应接不暇。而人们在富裕起来的同时,也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对旅游的需求愈发旺盛。很多人会在节假日选择出门旅游,一览大好河山,享受人文风情。
然而,伴随“旅游热”的不断升温,游客的种种不文明旅游行为也纷纷进入公众视野,大煞风景。例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践踏草坪、攀折草木、大声喧哗、乱刻乱画……导致旅游景区环境污染、景观质量下降。更有一些游客,将这些不文明的行为带去了异国他乡,不仅给他人和公共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还影响了国家形象。
那么,为什么旅游中会常常出现这些不和谐的音符呢?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公德心的缺失。所谓社会公德,就是包括你我他在内的各种规范行为的统称,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准则,是社会普遍公认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只有人们共同坚守社会公德,才能保障社会生活健康有序进行。旅游,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不仅需要游客付出金钱和时间,更需要游客带上公德心。因此,我们呼吁文明旅游,就应拾起丢失的公德心,做到文明旅游,公德先行。
如何让社会公德回归?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加强德育,依托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多方媒介,加强正面教育和宣传引导,大力弘扬社会公德、倡导文明新风,提高人们的社会公德意识,促进人们自觉自律;另一方面,加强监管,对不文明行为坚决说“不”。今年10月1日即将生效的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中明确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期待在法律约束下,不文明行为能有所收敛。同时,相关部门、旅游景区及导游也应充分发挥监管职能,做到及时提醒、制止不文明行为、严惩不文明行为,通过“硬约束”来遏制不文明行为的产生。
旅游,是文明的一面镜子,是对人们公德意识最直接的考验。我们每一个人应时时审视自己,带着公德心去旅游,去生活,让自己也成为一道美丽风景。(华婧)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3-08-13“奖文明旅游”能起多大作用?
- 2013-08-12文明行走万幸不在偶然 文明旅游要面子更要里子
- 2013-08-12文明旅游 要面子更要里子
- 2013-08-12做文明游客 尚文明旅游
- 2013-08-07中国公民出境文明旅游倡议书